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7-03 22:00:44 【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蛮( hèng )怪( pǐ )羊肉(shuàn)情不自(jìn)
B.首(qiáo)按(nài)黑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朴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①?,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②?,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答:① ??② ?


参考答案: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要准确在画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就一定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去做,即根据上下文。第一处,前一句话是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横线前的内容是“情是诗的内容”,横线后有“义”是诗的社会效果。可见横线上的对象应是言和声,再根据“情是诗的内容”,就可以得出“言和声是诗的形式”的结论,答案也就有了。第二处也应做出这样的分析去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世博会必将对中国,特别是对上海的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B.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C.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D.针对麦当劳餐厅制售的麦乐鸡是否超标添加了两种化学物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还有待对麦当劳麦乐鸡相关产品进行监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简述题(5分)
①《红楼梦》“木石前盟”之说,在第一回已有交待,请问,“木”暗示的是?(人名),“石”是 ?(人名)。请说说他们之前缘:?
?


参考答案:林黛玉?贾宝玉。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化为人形。神瑛侍者下凡历劫投生为贾宝玉,恰女娲补天弃用的顽石思慕凡间,求得神仙将其化为美玉,随其一同投胎,是故宝玉衔玉而生。绛珠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下凡,愿以一生的眼泪偿还,是为林黛玉。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
人民网 (2009年)3月9日报道?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采访时说,“贫困人家的孩子根本上不起大学。我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陈光标此言一出,引起广泛的讨论。你如何看待?请就此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要求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6分)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反对该建议。
分数面前理应人人平等(1分)?关心“富二代”,不如关注“穷N代”。有钱人家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先天优越的社会条件和生活背景,如果再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学,分数面前不再人人平等,那对穷人家的孩子将是更大的不公平。(2分)不如降低大学学费,或者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现行的助学贷款制度,让更多贫困的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2分)社会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但我们没道理纵容天平的不断倾斜。(1分)
答案示例二:支持该建议。
名牌大学招生应尝试“杀富济贫” (1分)“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的做法未尝不可。(1分)既然眼下阶段难以实现绝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那我们大可以采用这种看似“杀富济贫”的手段,让富有的人为现阶段的教育不公买单,让现阶段贫困的人们受益。(2分)用收取来的富家子弟的高额学费,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让富人花更多钱上学,让穷人少花钱或不花钱上学。(2分)这不失为一种相对公平并值得尝试或实践推行的新游戏规则。(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