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7-03 22:03:54 【

1、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A.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B.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动用,倒地)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D.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1) 中国商务部20日商务预报,受需求回暖及国际价格走高影响,上周(10月11日至17日)国內天然气价格比前一周?________上涨2.8%。
(2) 中国外交部发表________,严正指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绝不容他人觊觎。
(3)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国务院决定,今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_________,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A.环比申明致哀
B.同比申明志哀
C.环比声明志哀
D.同比声明致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环比 同比?以11月为例,跟去年11月叫同比,跟上个月10月比叫环比申明声明“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做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考察两者的不同之处,“声明”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申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致”:有传达、给予的意思。如:致电、致辞、致谢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如已故者的家属等。 是双向的行为,有发出者和接受者。“志”:做名词时可当“标志”讲,此处做动词可理解为“当作……的标志”“志哀”只指通过某种形式或活动以表示对某事的哀意。对象是不确定的。如:下半旗志哀“志哀”则只强调动作的发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较快,政治、文化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时,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河南仰韶、西安半坡村等地?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均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的高超。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繁殖发掘
B.繁殖挖掘
C.繁衍挖掘
D.繁衍发掘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繁殖”一般不用于形容人,而且缺少增多增广的意思;“挖掘”过于具体,且就遗址来说缺乏“打开”的意思。故本题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④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⑤ 蒙故业,因遗策?⑥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
⑦ 无因而至前也?⑧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A.①②
B.③④⑤
C.④⑧
D.⑥⑦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④⑧趁着,介词。A①依照,根据,介词;②通过,经由,介词。B③依靠,凭借,介词;⑤沿袭,动词。D⑥由于,因为,介词;⑦原因,名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是故圣益圣?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小学而大遗
⑤夜缒而出?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越国以鄙远 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⑦\②④\⑤⑥\③⑧   B  ①⑧\②④\③⑦\⑤⑥
C ①③\②⑥\④⑤\⑦⑧   D  ①⑧\②⑥\③④\⑤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⑦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②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⑤⑥名词作状语,③⑧名词活用作动词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