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小题2:“您好”“请问”“对不起”本是文明用语,却招来了“后果”,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3分) 小题3:看大片的后果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参考答案:1.zhù mó b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它包含着个人性、民间性、自由性、思想性、智慧性等多种优秀品质,充满了性灵化、情趣化、幽默化、闲适化的意味”;“显示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或者“既具有传统的继承性,又可以包容未来时代以同样姿态和方式写作的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
本题解析:
小题1:B(偷换概念,“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是对吴再“大脑”的评价)
小题1:D(“完全”一词在表述程度上偏重,原文的表述是“只有这个命名才能大致体现这些作品的广阔、庞杂和博大”)
小题1:C(“所有”一词在表述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以同样姿态和方式写作的广泛而又灵动的文字”)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后面问题。
从“艳照门”事件看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
主持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现。本期传媒沙龙的嘉宾将就近期舆情中讨论比较热烈的事件展开讨论,比如香港演员“艳照门”事件及网民的心态分析。
于泽远:“艳照门”事件一直在香港各大媒体占据主要版位。在台湾也是这样。在大陆有一个比较怪的现象:媒体版位并不突出,网站点击率却很高。可能因为大陆的网站博客太多,管理方面也没有能力把他们都一一清查到,因此点击到这个所谓的“艳照”照片的机率比在香港和台湾都大,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说明可能在香港有些地方,这个事可以炒,媒体可以拿来消费,很多人对它感兴趣,但是一个青少年要对它感兴趣的话,在香港的网站上,反而不太容易能够点得到这个东西。在新加坡恐怕也是很难点到的。他们对互联网的淫秽内容、不良信息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大家为什么对它有强烈的兴趣,主要还是因为它是名人效应,再有就是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满足了大家的窥视欲。这个欲望没有错,但是因为它的确会对青少年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窥视欲,不管有多少人对它有好奇心,作为管理部门就是应该把它封掉。可惜,尤其是在博客上,或者通过其他的转接,还是不太难就能看到这些东西。
段鹏:这件事情似乎看起来告一段落,但是远远没有落幕,一方面我们认为它是一种^色 情信息的传递,但是我更看重它可能代表其他的两层含义。第一,带来的是偶像的失位,明星们的私生活居然是这样的,很多人心理非常失落,甚至很多网友力挺他们的偶像,说这是拼接的,说这是PS的,这是一种偶像的失位。第二,这是对道德的挑战,对别人隐私的关注我们到底有多强烈。为什么我们公众,我们的受众对别人的隐私这样关注?就是因为现代文明造成了每个人的房间都分割,互相不来往,大家反而对墙那边的邻居更关注,对于名人更是这样。我们偷窥的极限在哪?我们是不是在伤害别人?当然明星可能有他的问题,他的生活不是很检点,但另一方面毕竟是他私人的照片,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可以看到,这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很深的伤害。
于泽远:这大概可以分为法制层面和传播层面,从法制层面讲,肇事者一定要缉拿归案,应该负法律责任,不然就乱套了,你偷拍别人的照片,你都可以随便发布,法制何谈?但从传播层面上讲,这个东西一旦传播出来,尤其是上了互联网以后,你是绝对阻挡不了的,那个时候你再用法律牵制第二个、第三个传播者是不可能的了。刚才段老师讲,大家都有一些偷窥欲,尤其所谓的名人效应,这个是社会心理的自然反应,是挡不住的。既然传播出来了,就是怎么样引导的问题。你要想从技术层面上隔断它的传播,这个可能性很低。很多人有好奇心,他可能自己留一份,今天暂时隔绝了,过几天就冒出来了。我们要借这个事件引导青少年,让他们知道这其实是不良信息。你不要以为这些名人都是圣人,也不要把他们在银幕上、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和他真实本人联系在一块,那样的话就太幼稚了,这些观点必须让青少年知道,而且应该让他们知道,那些不雅照,不管是出于什么动机,这种东西是绝对不值得去模仿的,它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目前我们的青少年教育,特别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现在有了信息技术课,有了技术层面的互联网教育、电脑网络教育,但是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是不是仍然没有很好地在观念、教材、案例各方面适应互联网的新格局?
于泽远:这一次所谓的“艳照门”事件凸现了这个问题。包括现在有这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很难自拔。的的确确给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我们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应对这种挑战,拿出比较好的办法,让青少年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的时候,有他自己的鉴别能力。
段鹏:当现代大众媒介越来越泛滥,越来越流行的时候,青少年不免要接触它,从以前的报纸、广播,到后来的电视、电影、互联网。有些专家开始关注,青少年到底从媒介中得到什么,如何辨别媒介中像洪流一样的信息,如何去筛选、过滤,如何相信某些是事实某些并非事实。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够把媒介素养的课程,真正开到中小学去,我们希望在中小学会有老师讲授媒介素养,告诉学生回家应该如何看电视,如何筛选网络。我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对于普通的群众来说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文有删改)
小题1: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哪些挑战?(4分)
小题2:围绕“艳照门”事件,专访嘉宾主要表达了哪些看法?(5分)
小题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不让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从媒体(社会)、学校教育、青少年个人三个层面,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减少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文本回答。(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国内对互联网的管控不力,导致青少年轻而易举就能浏览不良信息;
②中小学教育仍未能很好地在教育观念、教材、教育案例各个方面适应互联网的挑战。
[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小题2:①国内对互联网的管控不力;
②“艳照门”事件还带来了精神、道德层面的冲击;
③如何(应该)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
④中小学教育应尽快适应互联网的新挑战。
[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小题3:
①媒体社会层面: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管控,坚决封堵清除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
②学校教育层面:开设媒体素养课程,让青少年学会正确筛选、过滤网络信息。
③青少年个人层面:提高个人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
[6分。每答对一个层面得2分,角度正确前提下,答案可适当拓展]
本题解析:
小题1:统观全文,本文的第二段和第五段是其答题区间,这两段的关键句分别是“但是因为它的确会对青少年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窥视欲,不管有多少人对它有好奇心,作为管理部门就是应该把它封掉。”“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是不是仍然没有很好地在观念、教材、案例各方面适应互联网的新格局?”,据此分两条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小题2:解答本题应抓住于泽远和段鹏谈话的五个段落进行总结概括。其中,于泽远在第二段中讲到了国内对互联网的管控不力的问题,在第四段提出了如何(应该)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的问题;段鹏在第三段讲到了“艳照门”事件还带来了精神、道德层面的冲击;最后,于泽远和段鹏分别在第五段、第六段指出中小学教育应尽快适应互联网的新挑战。
小题3:解答本题时,可在前两个小题总结出的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青少年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4题。(18分)
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令人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仍旧是书院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喷涌,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一汪永不干涸的碧池。软缎似的清池上面,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荷的红艳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发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之后,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黄蜻蜓飞来,它们定会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叫我们也来着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更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固然悦耳,但即使是最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嘈嘈杂杂的现代流行乐曲了。能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应该是天籁与人籁,比如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水面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土序的《砚》诗云:“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吏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有删改
16. 小题1:作者蝉声,说夏蝉“操练”的是“古老而常新的乐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有什么作用?(4分)
17. 小题2:第三段描缓书院清池景物,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4分)
18. 小题3:作者为什么建议将收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 小题4:从下列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百字左右的赏析。(6分)
(1)简析《书院清池》的主题思想及表现。
(2)说《书院清池》的语言特色及其表现。
参考答案:
小题1:用的是拟人手法,“曲”的古老让人联想到书院历史的悠久,“曲”的常新又让人有新的憧憬。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凸显其文化底蕴,给人的不光是听觉感受,还有历史的遐想。
小题2:作者捕捉了高树夏蝉,碧水红荷等构图,所见动静相谐,所绘色彩斑斓,俨犹一幅“印象派的水彩画”
小题3:由更名建议,可以看出作者“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静化的向往。
小题4:(1)《书院清池》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抒情言志”的传统,以生花之笔,描写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优美风物,抒发了作者追求灵魂的高洁清纯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的美好襟怀。作者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规劝那些“人也蒙尘,心也蒙垢”的人来此“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补上“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反省自己“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并对“嘈嘈杂杂的流行乐曲”“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的“舞池”有所微词。文末,作者高雅的精神追求抒发得更为酣畅。他把书院清池比作一方“砚池”,并一吐衷肠:“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在人欲膨胀、物欲横流的特殊气候中,这种坚持操守、特立独行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本文的语言富于创造性,字词锤炼,表现出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美学追求。如描写荷花,不说“几朵”,而说“几盏”,这就是创造。荷花与旧时灯盏颇为形似,“且”盏字又使人联想到灯光的亮丽,因而暗喻荷花色彩的鲜明,又与全句“火焰”的设喻,“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的点染经络贯通。作家把荷花简直描绘得千娇百媚,光彩照人。又如:不说“几声鸟叫”,而道“几句鸟语”,一个“句”字,特别新鲜。它极易让人想起“诗句”“文句”,似乎千年学府的鸟族也在高吟诗篇、朗诵文章。这就巧妙地把学府氛围和作家志趣所共有的“清雅”暗示了出来,应情应景,非常妥贴。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理解、分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