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辨析并修改病句》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7-03 22:09:53 【

1、单选题  选出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
A.他瞒着老师和同学把卫生包干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B.外贸出口产品达20个大类,近500个品种,销往日本、欧美和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C.市委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错误做法。
D.暑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招聘市场在建庆中学举行,两万多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涌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紧迫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而且影响到我们能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
B.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9日表决通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五种含有有害成分的农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C.新闻出版总署规定,自5月1日起,禁止图书出版单位出版或与他人合作出版以黄金、白银、珠宝、名贵木材等高档材质为载体或进行豪华包装的奢华类图书。
D.新闻媒体报道的西安市蓝田县某乡村教师借钱搭车数十里,将捡到的400元现金送还失主,在三秦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两面失衡,应在“有效”前加上“能否”;B杂糅,换“了”为“的”;D在“送还失主”后加上“的事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B.诺贝尔文学奖向来是个谜,有关谁将获奖的传闻通常证明是错的,比如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以前就从未被舆论看好。
C.不仅“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
D.父亲告诉戴宇,当年的旧居在彩虹路86号,但他对这个自己8岁以前住过的房子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写考场作文,语言是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B.如果现在大学校园中的这股奢侈成风、攀比成风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C.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
D.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栋梁之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今天的参试阵容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毕业的博士、硕士和学士。
B.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由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每小时100千米的时速旋转。
C.一位对航天员非常严格训练要求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D.大屏幕上还清晰地标示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排成五个阵势的数百台终端机上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理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以每小时100千米的时速旋转”重复多余;C项,语序不当,“对航天员非常严格训练要求”应改为“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D项,成分残缺,应在“理论”后面加上“参数”,作“跳跃”的宾语。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