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渺茫”有不止一层含义,谈谈你的理解。(4分)
?
?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
?
?
参考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
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必然若失。(2分)
(2)“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
本题解析:(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2分)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①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意对即可)
(2)参考答案一: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
参考答案二: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的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
?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参考答案:1.答案:不同。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比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之情;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愁苦。
2.答案:“菊花开,菊花残”,点明时令是秋季,抒情主人公从花开等到花残,表明相思之久;用“花残”二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主人公极其愁苦的心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③。
【注】①本词是纳兰性德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用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深意无限,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形象。先是直接描写,以“西风”中的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后是用景物来烘托渲染,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沉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氛围的孤寂凄清,衬托词人形象的孤单、哀愁。
(2)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今日无穷的酸苦。“寻常”即那些寻常的往事,如今不能再现,只有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这句看似平常,其中蕴藏了复杂的感情,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亡妻之痛与伤心无奈。(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小题1: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用。(5分)
小题2: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晴天里,傍晚天气渐寒,清水照着梅花的影子,优美动人,淡淡的幽香吸引着蜜蜂飞舞。(2)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仍然有蜂来光顾,“蜂”字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美好和幽香,体现了梅花美好的品性和气质。(3分)
小题2:前四句运用了反衬(衬托)手法。(2分)梅花生长在偏僻的山路上,还有大风摧残;在山村的篱笆旁稀疏地开着,连行人经过都感到凄凉。(1分)写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其来反衬梅花品格的高洁。(1分)全诗通过赞美山梅在较恶劣环境中生长,犹能保持自身的优良品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像梅花那样具有高洁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的心志和感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的问题包含了两部分:一是纪昀的评价,五六句最佳;二是有人认为其中的“蜂”用得好。围绕这两个问题去分析两句话,首先就要展开描写,还原画面。然后依照炼字题的答题规范要求来分析“蜂”这个字。因为,诗歌主要咏的是山路上的梅花,所以,不难理解,这是侧面描写,形象而又委婉的写出梅花虽处于偏僻之地,但是,却因幽香而引来蜜蜂,含蓄地歌颂了梅花的美好品质和气韵。
点评:本题的审题时十分重要的,有陷阱,一般学生会认为只要赏析“蜂”字的妙处即可,其实,前半个问题很隐蔽,要仔细推敲才能发现。审题难度较大。
小题2:其实这类问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的问题。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会遇到。显然写的是一个事物,之前写了与这个事物无关(似乎)的其他事物(环境),用处只有一个——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像本诗开头四句,写的是偏僻的山路,冷风卷扬,冷落的篱笆,这些都是梅花所处的环境,甚至连偶尔路过的行人都感到冷寂凄凉。这些都是反衬,以此来表现梅花的高洁、坚贞、顽强的品性。同时,作者这样写,是借助梅花抒发自己的情感。
点评:本题是一道手法与情感分析的综合题。本题的手法和感情都是学生能理解和易于分析,梅花的品性学生不止一次学习过,分析过,应该不难。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