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10分)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这是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隐居江宁半山时作的一首小令。
小题1:这首词的开头“数间茅屋闲临水”中“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窄衫短帽垂杨里” 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3分)
?
小题2:“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3分)
?
小题3:简要概述这首词的写作思路。(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1)一个“闲”字点出了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离开官场后清闲的生活状况(百无聊赖)。(2分)借代,“窄衫短帽”代人(1分)。
小题2:(3分)表面上悠闲自得,实际上隐含了作者壮志未酬的伤感(孤独、寂寞)。(2分)(大意对即可)用了设问、白描、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答出其一即可)(1分)
小题3:(4分)先写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接着感慨时光流逝、老之将至、今非昔比;再写借酒浇愁;最后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出人生的失意。(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小题2:“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小题3:一、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三、四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但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语言、情感、构思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前两个是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难度也不大,但第三小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通常诗歌的写作思路不是很明显的,因为诗歌内容的局限,大多数诗歌是先景后情,学生鉴赏诗歌的写作思路可能会有无从下手之感。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课内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9.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2)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5)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苏洵《六国论》)
(8)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赢得仓皇北顾。
(4)戍卒叫
(5)一尊还酹江月?
(6)舞榭歌台
(7)其实百倍
(8)如怨如慕?不绝如缕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暇”“仓皇”“戍”“酹”“榭”“缕”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元曲,然后回答问题。(9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有人评价说: “一点飞鸿影下”显示了白朴的写作技巧,请简析。(4分)
(2)《天净沙·秋》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1)小令意象均为静态,而“一点飞鸿影下”为动态,“静”中穿插 “动”,静态画面有了活力,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寂寞的秋景有了生气;此句是上下片的过渡,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4分,动静关系分析2分,景象情感变化2分)
(2)主要运用烘托手法,以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萧瑟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内心的愉悦,刻画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4分。手法1分答哀景与乐景的关系也对;结合诗句分析2分,对应手法揭示情感变化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下面的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①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②____。银瓶乍裂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③____。
1.把诗中空缺的句子补充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别有幽愁暗恨生
B.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
C.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
D.添酒回灯重开宴/商人重利轻别离
3.诗人在写琵琶女演奏前后,写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①演奏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演奏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千呼万唤始出来;②此时无声胜有声;③唯见江心秋月白。
2.?A
3.①演奏前写了琵琶女调弦动作,弹奏姿态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了琵琶女的娴熟技艺和心境,为下文作铺垫。
? ②演奏后写了听众反应、环境,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言之有理即可)
4.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醖①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释:①醖,同“酝”。
(1)这首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梅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色、态、香、意。
(2)表达了捧遣愁闷,珍惜良时的情感;气候的转换亦如人世的风云突变,不可意料。(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