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七)
2019-07-03 22:19:50 【

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分别根据两位名人的事迹拟写的两副对联中的一联,请根据括号中提示的两位名人的事迹分别拟写出下联和上联。(4分)
(1)上联:万方多难,杜子美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铸诗史
下联:                                     (鲁迅)
(2)上联:                (达尔文)
下联:绘就社会变革蓝图 (马克思)



2、单选题  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张岱《跋寓山注二则》)
B.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已经开幕,记者注意到,会场上有不少年轻的“80后”面孔,他们朝气蓬勃。可能有读者会产生疑问,这些“80后”委员是怎样参政议政的呢?
C.国家卫计委科研所所长马旭预计,今年全国将有20多个省份放开“单独二孩”,预计新增生育人口大约200万,这将“对社会资源会形成一定压力。”
D.新浪高考发布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连续7年排名第一,清华大学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居第三,复旦大学居第四,武汉大学名列第五,这一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推动油价猛涨”的三个原因。(不含标点18字以内)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周来一涨再涨,屡创新高。分析人士认为,土耳其可能越境打击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是这几天油价猛涨的直接原因。由于伊拉克的许多大型油田都在北部地区,土耳其的军事打击将影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和外输。
  从长远看,对全球能源供应的担忧是高油价的深层原因。国际能源机构发布报告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上个月的原油商业库存已降到5年来的平均值以下。同时北半球尤其是美国进入冬季,对取暖用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美元持续走软也导致按美元标价的油价不断上升。最近一段时间,美元兑许多国家的货币比值都已创下多年来的最低,而自从关联储9月18日降息以来,美元的下跌趋势越来越快。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是在有意放任“弱势美元”,以此刺激出口的增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人  ② 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孰能讥之乎       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 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 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 字也不同



5、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面文段的含义,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自拟对象,在后面文句空缺处另写两个意思连贯、语意明确、形象生动、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6分)
解读生命的密码,去保持一种美丽的姿态,涧底的松,面对风刀霜剑,依然蓬勃着云天的渴望;____ ,__     ,_____ 。否则,生命的诗行里,只能满是潮湿的唏嘘、沉重的叹息。冬日的鸟,面对烈风飞雪,那些关于春日的无尽遐想,只化作声声哀号;     ,       ,        ,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