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7-03 22:24:28 【

1、单选题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B.建安文学表现了期盼乘时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奋发精神,后人把这种建立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成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中中成就最为突出的诗人是曹植。
C.谢



2、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朝着)   门(关闭)  增(美)    来(旧指女子出嫁)
B.秉(点燃)   筵(美玉)  然(叹息声)  尔(轻率)
C.好其令(繁多) 人者(治理) 而幼孩(书写) 故且怠(穷困)
D.乎舞雩(吹风) 旅(迎)   方(一丈见方) 及(比较)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犹然诺敦: 敦厚、淳厚
B.上亦为威霁:止、收敛
C.运修短祚:福分
D.不若守令之居也迭:交替、轮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尽封国邑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文宣怒,召责之爱其子,择师教之
C.我使人不行,以为政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置官寮,皆省司选用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
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
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
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皇 家 宗 室 及 勋 贤 之 臣 宜 令 作 镇 藩 部 贻 厥 子 孙 非 有 大 故 无 或 黜免 所 司 明 为 条 列定 等 级 以 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4分)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也。太祖①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③,复以淮为司马。文帝②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关中始定,民得安业。
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而道路得疾,故计远近为留。及群臣欢会,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涂山,防风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庆卿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导民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五年为真。每羌、胡来降,淮辄先使人推问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④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嘉平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虏,内民夷。功绩显著,朕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选自《三国志魏志·满田牵郭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②文帝:即曹丕。③假节:与下文的“持节”,皆为魏晋时期的官职名称。④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备疑不渡 陈:列阵
B.故计远近为留稽:延误
C.蜀兵大至,淮击之逆:预先
D.外征寇虏,内民夷绥:安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欲依水为陈拒之?昔禹会诸侯涂山?
臣闻五帝先教导民德?是以自知免防风之诛也
溥天同庆卿最留迟?淮辄先使人推问亲理
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夜果攻阳遂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B.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C.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D.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淮被太祖曹操任命为夏侯渊的司马,在夏侯渊遇害之际,能及时稳定军心,并在阻击刘备一役中出奇计,深得曹操嘉许,被赐爵关内侯。
B.郭淮在祝贺文帝登基时迟到,受到文帝斥责,但他却巧妙地将文帝与太平盛世时的五帝、夏后相类比,使文帝转怒为喜,并给他升官封侯。
C.郭淮与诸葛亮对阵,先是估计到对手会夺取北原,后又识破对手挥师西进是虚张声势,于是事先在北原构筑好营垒,最终挫败对手的谋算。
D.郭淮在关西地区主政三十多年,无论是征讨来敌,还是绥靖地方,都功绩卓著,因此,皇帝下诏嘉奖,授予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等官职。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以状闻,太祖善之。(3分)
②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4分)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郭淮行军作战“方策精详”(计谋精确缜密)。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首难:发难,起义
B.自功伐矜:夸耀
C.奋其私智而不古师:学习
D.天亡我,非用兵之也罪:罪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位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燕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欲力征经营天下则思正身黜恶
C.五年卒亡为惑也,终不解矣
D.岂不谬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小题3: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然羽非有尺寸
B.放逐义帝而自立
C.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D.尚不觉寐而不自责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项王自度不能脱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