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一)
A.能为公已乱 学不可以已 B.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以乱天子边事 C.日群行丐于市 因击沛公于坐 D.且大乱,若何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
[清]施闰章
? 杜生审舒自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意者太左计。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庄子日,‘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铼①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率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囊有一金而不知所置。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徙。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行忝颜、闵④,而窃附有道之林。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多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
? 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于是酌酒别去。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 [注]①鼎食而覆觫:意即由富变穷。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③尼父:指孔子。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病:担心,忧虑
B.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
C.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晏:安逸
D.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陟:登上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施子是“天下之贪夫也”的一组是(?)
①率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②先人后己,亦夷亦惠
③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④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
⑤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
⑥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审舒对施先生在自己极其贫乏的情况下还送了礼物给他表示感谢,他认为施先生是个宽厚待人而忘了自己的人,为人处世过于廉洁,但施先生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B.作者认为,有人开始不过是为了贪得一点点的私利,但最后却自己被杀,家被抄没,宗族也受到牵连。像这样为了私利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赔进去的人是不可以称为贪的。
C.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把正人君子对道德修养、学问知识的追求称为“贪之至”,而把一味钻营私利之人称为“非贪”,出语惊人,幽默风趣,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D.这篇赠序,大量篇幅都在论说自己的“贪”,似乎与送人无关;但实际上是谆谆教诲杜生:君子要“贪”求道德修养、学问知识,这才是抢夺不去、永远拥有的财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4、阅读题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比去,以手阖门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距关,毋内诸侯 /来吾道夫先路也
小题2: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景公召而数之曰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可以横绝峨眉颠
小题3: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犹且从师而问焉则将焉用彼相矣?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作《师说》以贻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小题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客有吹洞箫者?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⑦甚矣,汝之不恵?⑧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⑨而彼且奚适也?⑩是社稷之臣也
A.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⑩
B.①⑩/②⑨/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⑩
D.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小题5: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为“为什么……呢”)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C.无乃尔是过与?(译为“难道……吗”)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用来……的人”)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辟: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乃设九宾礼于廷。
C.生民各安其业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3: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B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C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D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