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A.①尉迟迥之乱也②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 B.①万岁以水陆阻绝②尔殊绩以谋反伏诛 C.①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②汲者得之,以言于素 D.①其戍主甚骁武②素大悦,上其事。 |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贞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③。”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④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节录《新唐书·戴胄传》)
注:①干局:才干气度。②簿最:公文簿册的总括提要。③刑:通“型”,典范、规范、规定。④取调:指被选荐者获取委任。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与无忌罪均 均:相同。
B.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当:判罪。
C.陛下登杀之 登:立即。
D.矜其贫 矜:怜悯,同情。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帝大感悟,从其言
?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 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大理,人命所系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 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3.以下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律,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面对太宗的责难,他据理力争,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4.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事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度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对戴胄的高度信任,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法的美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属臣,敢亏法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靳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日:“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选自《三十国春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3分)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②事平,以功让道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⑦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5分)
?
(2)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5分)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4分;翻译题10分)
李应升①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直言贾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待
C.衣鲜食甘鲜艳
D.神明殛之矣诛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复与汝相见失其所与,不知
B.此宜俭以惜福厚敛以雕墙
C.当足其衣食则或咎其欲出者
D.葬我于墓侧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小题5: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①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译文:?
②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译文:?
③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译文:?
5、阅读题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少而所与亲旧 _________________
(2)终身不造其门 _________________
(3)素号难治 _________________?
(4)乃徙公治之 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现了欧阳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和特点。(每空两个字)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