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唯有屈原、杜甫、曹雪芹、孔尚任、鲁迅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请根据上面这些人物及其作品(高中所学课文),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不肯大团圆”的句子。(4分)
例:孔尚任不肯大团圆,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抒发了他对南明王朝的兴亡之感。
(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屈原不想 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白。(2)、杜甫不想大团圆,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
本题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所写内容必须在制定范围内选取,必须符合要求“不肯大团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把他的名字写在横线上,参照上联拟写下联。(5分)
鲁迅沈从文贝多芬达尔文
对象:杜甫上联:万方多难化作笔底波澜,成就诗史诗圣
对象: 下联:
参考答案:鲁迅
千秋孤冷耸立胸中山岳,锤炼赤胆忠心
沈从文
千卷遗篇描绘湘西山水,尽显乡音乡情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求:对联格式基本符合要求;内容体现对象生平特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推断出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B.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
C.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一律概莫能外。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亦步亦趋”: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崔说立波秀》节目播出之后屡遭非议,原因是话题无厘头、笑料尴尬以及两大名嘴配合生涩造成的。
B.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蜂拥而至的各路记者表示,希望“莫言热”尽快冷却,期待“文学热”就此兴起。
C.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人人皆知,而如何增强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为人父母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D.我国政府维护民众的爱国热情,但是也绝不允许以国家利益为名,突破法律底线,损害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句式杂糅。用其中一种表述就可以了。要么是“原因是话题无厘头、笑料尴尬以及两大名嘴配合生涩”,要么是“是由于话题无厘头、笑料尴尬以及两大名嘴配合生涩造成的”。? C项:语序不当,“增强”和“激发”调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不允许”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行为”后加上“发生”。
点评:题所考三个病句的语病均为语法错误,辨析病句的前提是掌握语法知识,从语法角度入手,一般语法错误都能判断出来。如能再加上语义语病就更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