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19-12-26 06:13:11 【

1、语言运用题  模仿示例,简析下面广告语的丰富内涵。(3分)
示例:
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答:此告示让游客在逆向思维中揣摩、感悟语言酌精妙,体会出“什么”的言外之意:第一个“什么”指不要攀摘花木、乱涂乱画乱扔果皮纸屑等;第二个“什么”指不要带走景区的任何东西。它提醒游客文明游览,语言表达委婉巧妙,让人易于接受。
《法制文萃报》:好人得好报。
答: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自己_______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2)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扶持,这已是无可_______的事实。
(3)大王庄的王小三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因此家里一直不_______.
A.?禁锢?质疑?富裕?
B.?禁锢?置疑?富余
C.?束缚?置疑?富裕
D.?束缚?质疑?富余



3、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这些部门的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B.“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能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C.“2?12”沙县森林大火的起火原因已调查清楚,专家称原因是由于当地一居民乱扔烟头造成的。
D.“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圆满发射,旱情的快速解决,靠的是全体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冠(ɡuān)冕透辟(pì)卓(zhuó)尔不群茅塞(sè)顿开
B.当(dànɡ)真埋(mái)怨吹毛求疵(cī)处(chù)心积虑
C.缄(jiān)默窥(kuī)视分(fēn)外妖娆差(chà)强人意
D.饿殍(fú)寒伧(chen)情不自禁(jìn)伺(sì)机反扑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夫在殷忧,?;既得志,?。(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3)?,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