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6 06:30:08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②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李开复刚成为微软公司的市场经理时,曾带着微软某个著名的软件产品参加了一次软件展示会。会后,他兴高采烈地给整个产品组的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在邮件中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在此次展示会上我们取得了全部10项大奖中的9项!让我们一起庆祝和狂欢吧!”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一个小时之内,他就收到了几十封回信,回信的内容竟惊人地一致,所有人都在问他:“我们没有得到的是哪一个奖项?为什么没有得到?别人比我们好在哪里?从这个失掉的奖项里,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明年,我们怎么才能包揽全部10个奖项?”李开复后来说道:“在收到邮件的那一刻,我几乎惊呆了!直到那时我才真正理解微软为什么能够持续地取得成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0字以上,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追求完美
猎豹的长处是长跑,羚羊的长处是跳跃,大树参天,小草铺地也是长处,每个生命都有长处。相反,也都有短处,猎豹没有耐力,羚羊没有速度,大树高傲自大,小草柔弱矮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每个生命在有优点的同时必有缺点,有长处必有短处,因为完美是个极限,可追而不可及。
但是,要是能够完美也不是件好事。当一个人完美了,他就会孤独,甚至被孤立起来。三国时的诸葛亮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算是个很接近“完美”的人,但他极孤独。因为他无论什么事都做得太好了,于是不敢把事务交给其他人去做而大权独揽,最终过度劳累早年去世。他很优秀,所以没有知己,无人与他诉说心中的苦处。当时的三个国家中,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但同时也是最先灭亡的,因为他的伟大事业后继无人,只能眼看着被毁灭。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完美”的人值得自己崇拜,但那也仅仅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为什么他们会值得我们敬佩呢?因为,他们明白“完美”无法达到,但可以追求,长处是可以利用的不是炫耀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于是他们近乎完美了。所以,追求完美并非一件坏事 。
几年前,纽约某广告商受聘劳斯莱斯的新款车设计形象宣传广告。为了突出新款车的加速性能好,发动机噪音小的特点,他想出了一句别致的广告词——加速到60码,车里最大的响声来自仪表盘的指针。
大家看了都夸这句广告词既别出心栽,又充分体现了劳斯莱斯新款车的特性。第二天,广告商便向劳斯莱斯的高层主管们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但主管们没有露出欣喜的神情,反而忧心忡忡地说:“咱们得想办法解决仪表盘的噪音问题了!”
劳斯莱斯对完美的执著可见一斑,而追求“至善至美”,正是它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
完美是可追而不可及的,追求“完美”才是真正的美。


本题解析:
通过对上述材料内容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①追求完美。
②得到的与失去的。
③成功后应该在意什么。
④经验与教训
⑤在成功中寻找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华盛顿邮报》做了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卖艺。在43分钟里,贝尔拉了6首名曲。期间1097人经过,只有7人驻足聆听;27人给了钱,但是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的。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并且总是座无虚席。
要求:(1)写议论文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3)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驻足聆听
郭舒婷
《华盛顿邮报》曾做过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期 间,他拉了6首名曲,却少有人驻足聆听。然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却总是座无虚席。原来,人们总是向往盛大轰烈的场景,忽视平凡中的精彩。人生 的征途中有很多值得你驻足的时刻,何不细细聆听?
驻足聆听,美无处不在。生活是一次美妙的旅行,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会让我们流连 忘返。我们可以抚摸春雨的柔和,聆听冰雪融化的声音,沐浴皎洁的月光。正如美往往匿身于细微之处,只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如果一个人总是来去匆 匆,他又怎么能去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呢?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去学会欣赏那身边的美妙和沿途的风景。学会驻足聆听,你就会发现,幸福可以如此简单。
驻足聆听,是心灵的享受。陶渊明驻足于田间,寄情于山水,于是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果我们刻意地追寻常常被添加了的强求的影子,过于执着的最后是凭空有了许多的烦忧。幸福和快乐有时是稍纵即逝的东西,所以,不要让它白白地溜走,我们要 驻足聆听,给心灵一次洗礼,一次享受。我们无需吝啬什么,只要驻足聆听,你得到的就会比失去的更多。
驻足聆听,悟生命的真谛。人生中有无数 个日升日落,花开花落,我们背着行囊,行走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旅途中有很多人与事,值得我们去驻足停留。有些人只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而有些人,我们 会一辈子铭记在心,因为我们的人生曾为他们而驻足,因为他们曾在我们那平淡的流年中划过亮丽的痕迹,给我们留下过刻骨铭心的记忆。人生总是一段单程旅途, 走过了就不可能再回去,正如错过了那美好的东西,你也许会抱憾终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人生过程,该驻足的就驻足,不要一味的赶路。
行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后收获必定甚少,倒不如适时驻足聆听,让人生更充实更亮丽。


本题解析:材料作文应以材料为中心,考生可以从人才角度、国民素质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人与环境的角度等去分析实验的目的,我们便可以获得诸如启示:
1、从乔舒亚·贝尔的角度出发:环境的巨大作用——环境决定价值、价值不是由环境所决定的、环境改变价值…… 2、从地铁站的人角度出发:不要只看事物的外表(名声……),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华丽,不要让表象蒙蔽了双眼…… 3、地铁站的人角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驻足也是一种智慧;学会倾听…… 但考生如果对材料把握不好,缺乏认真、全面、细致地思考,会存在下面的问题: 1、偏题——只看现象,不看内容,甚至强加内容如立意为“ 放慢脚步欣赏生活的美好” “从众心理要不得”…… 2、跑题:如有的考生可能立意为“走自己的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家乡山东高密县修建莫言纪念馆和塑像,拟投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莫言就读的小学更名为"莫言小学".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恤一时走俏;淘宝还推出了T恤,T恤上印着莫言头像;更有高密火烧、烤鸡被标注“莫言故乡”,白酒广告打起了“莫言牌”;莫言的书籍脱销,全社会都在谈论莫言……
倒是莫言更为冷静,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作家的生活就是写作,要心无旁骛。做什么事都是如此!”他在微博中写道:“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浮躁之气越来越盛,我们最缺乏的是“我心有主”的慎独精神,缺少“把冷板凳坐穿”的研究精神,缺少“心要在焉”的出世精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冷看“莫言热”
土生土长的山东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文坛,乃至中国社会的上上下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且还趁势掀起了一股“莫言热”,莫言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网络,书店,评论家们,都沾着莫言的热乎气儿,你方唱罢我登场,得名的得名,赚利的赚利,真正应了中国人爱凑热闹的劲儿,本人也是俗人,也为我们几千年出这样一个大文豪儿欢欣鼓舞,屁颠屁颠的乐呵了好几天,可是冷静想想,“莫言热”真的能改变中国轻文重财的现状?我疑惑,看看“莫言热”中的各类角色表演,我更加的惶恐不安,我很想不识时务的给大家的这份热情泼点凉水。 
首先,我们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是个大赌场,大家押注在莫言,在村上春树等获奖热门人物上,有一赔十几,甚至一赔二十的,让我们知道博彩公司的精明,让我们知道赌徒的本性,无所不赌,一根稻草也能炒作成金条的。诺贝尔文学奖很不幸地成为了一些人押注的由头,实在有点滑稽儿悲哀,也是当年那个炸药大王始料不及的。莫言很幸运地拿到了诺奖,最感激他的应该是那些把家财性命都押在他名字上的玩家,万幸,万幸,莫言获得了几百万的奖金,他们也咸鱼翻身,本钱多少倍的翻番,赚的盆满锅满。
当然,随着莫言获奖,他的著作热销,也让我们深谙市场行情的出版社印刷厂和各类销售商们闻风而动,预感比较灵的,早早的就进了一仓库,悄悄地候着风声,也算是赌上一把,等到7月11日瑞典那面一传来振奋的消息,那就是财源滚滚,通宵开门营业的有之,专门设个莫言作品专柜的有之,门可罗雀的实体书店,一下子像打了一针兴奋剂,门庭若市了。所有莫言的作品销售告尽,印刷厂加班加点赶印,《红高粱系列》也好,《丰乳肥臀》也好,获矛盾文学奖的《蛙》也好,以前很多读者都是翻翻就放一边了,现在炙手可热,所有书店都在惊喜连连中催着订货要货,网上书店也订单如雪片,销售红线飙升。
互联网的社交网站,也早就拟定好了准备讨论的话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莫言获奖的消息就是个导火索,燃爆了网络上的微博,一些网站几十万的点击率,赚足了眼球,随着莫言的一夜风光,不甘寂寞的各色网站红红火火,跟帖的,投票的,一时间群情激奋,舆论鼎沸。很多评论家也浮出水面,莫言的故交好友也纷纷亮相,大谈特论莫言艺术的神秘奥妙,曝猛料谈莫言的奇闻轶事,怎样的潜心数十年磨剑,怎样的才华横溢,低调而睿智,当然,也有一些居心叵测者,反其道而行之,对莫言的作品进行大力的抨击,有甚者,对莫言的人身人格进行攻击,各种下流招数都有。
国人一夜之间好像也才认识那个貌相憨厚的山东爷们,有时西装革履,有时穿着很农民,放到滔滔人流中毫不出彩,却放了一颗文学的卫星,让爱国精神超强的中国人狠狠的长了一回脸!大家仿佛才发现,原来超级文豪就在我们身边,那样的和蔼可亲,却让人肃然起敬。大家看过了电影《红高粱》,被老谋子那些炫彩的画面所感动,那时都知道了原著者莫言这个抽象的符号,没想到这个符号竟然如此的光鲜,如此的生动,如此的争气,数十年后让我们刮目相看,竟然捧回了我们望穿秋水的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喜欢追星的市民们开始有了新的偶像,倾慕莫言,言必称莫言,看他的书,听他的成才历程,做他忠实的粉丝。
然而,莫言先生本人是非常低调的,虽然他连夜召开了两次记者招待会,虽然他的文名已如日中天。在获得茅盾文学奖时,莫言就说,获奖十分钟就要忘掉,不然作家会失去目标,对读者最好的感谢是写出比获奖作品更好的作品。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促成了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莫言搬出了“一个月”这个时间。对于所谓阅读的重新回归,他估计一个月就会过去,甚至可能更短。12月莫言即将赴瑞典领奖,他调侃说,不知,到那时,人们是否还在读着一本书,不论作者是谁。
莫言从来没有躺到功劳簿上的惰性,他说还要更加努力的创作,写出无愧于读者、值得读者阅读的小说或者诗歌来。莫言表示今后自己创作的方向还是会立足于写人,但是在艺术风格上会进行大胆探索,哪怕是失败也在所不惜。这正如他最初所开创的独特的文学风格,把好人当成坏人写,把坏人当成好人写,把人当成人来看待。莫言对中国纯文学的现状也是忧心忡忡的,他希望此次的获奖能够引起大众对于文学的热情,他期望大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文学作品和写作文学作品,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来读书。这是非常中肯的话语,语重心长,作为中国作协的副主席,莫言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国民保有持久的热爱文学的热情,而不是一阵风似的赶时髦,凑热闹。
但愿我们的文坛能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外力,真正的有点起色,作家们面对诱人的经济利益,不是急功近利,不是心浮气躁,蠢蠢欲动,不再是到场面上混个脸熟,在无谓无聊的争论中来赚取知名度,而是能潜心到底层,悉心聆听汹涌澎湃的潮音,把自己的作品真正写成波澜壮阔的时代交响;不要一味的叹息,不要在痛苦中纠结,更不要无病呻吟,而是真正地走出象牙之塔,到自然采风,到实践中滚打摸爬,反映民生的苦乐,让作品真正成为现实的一面镜子,经得起历史风雨的敲打。
但愿我们的国民能稍安毋躁,不要为轻薄的名利迷住了双眼,不要在酒色财气中空耗旺盛的精力,不要在生存的残酷倾扎中颓废恣睢,要静下心来,回归生命的本真,从宗教,从哲学,从文学中寻找灵魂的安宁。通向文明的路迢迢漫长,需要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的涅磐生息,不要认为我们一时富有了,就能俯视苍生,悲天悯人,我们更需要内心的充实,对幸福和快乐的深度把握,对成功和高尚的不谬追求。也不要因为地位的卑微就妄自菲薄,就趋炎附势,就随波逐流,人文的素养,是提高我们精神境界,获得安适和超越的不二法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和文学先哲们对话,和志同道合朋友的交流,同样能给带给我们生活的自足和乐趣。
我们不必给那些有意无意的炒作所左右,我们也不必成为此起彼伏的各种热的追星族,我们需要有自主的追求和持久的定力,我们要平淡地看待世界,去掉那些罩在凡人头上的各种耀眼的光环。莫言的成就也是一个个枯燥的汉字堆成,他作品中的凡俗人物也充满悲情无奈和感伤,他也直言不讳地说要用奖金到北京买套房子。世俗社会,一切本也就平淡无奇,莫言获奖了,该干嘛还得干嘛,这是难得的平常心,同样,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被各种虚张声势所忽悠,冷静淡定,走我们自己的路,读自己的书,痴心不改,永远做个文学的钟情者。


本题解析:此则材料关于莫言获诺奖后社会上产生的“连锁效应”。 这一系列的荒诞事,已经完全与莫言的文学无关,有的只是商业利益。对于此次获奖,莫言反应很是淡定,提出作家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心无旁骛,保持平静淡定的心态。对于此次获奖的效应,从材料中可看出莫言非常不赞同,认为这反映了社会的浮躁,提倡人们对事情要有“我心有主”的慎独精神,有“把冷板凳坐穿”的研究精神,有“心要在焉”的出世精神等。综合这些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1、怎么样看待“莫言热”2、作家应具备怎样的品质3、对事情应有“我心有主”的慎独精神,有“把冷板凳坐穿”的研究精神,有“心要在焉”的出世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 不论其美丑,/ 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 不论其大小,/ 所以高山雄壮无比。/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 不论其清浊,/ 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请就这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首小诗实际上是化用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格言。强调的是宽容、包容。弄清了这点,立意就不难了。
北京曾经考过《包容》这个作文,可以借鉴。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