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小题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6分)
相信,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参考答案:(1)分析表述意思接近即可)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2分)可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2分)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1分)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1分)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1分)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2分)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小题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4分)
小题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的桐树具有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4点即可)
小题1: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借孤桐表达自己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这首诗中的桐树天生枝繁叶茂,孤傲却直入云霄,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的特点。
小题1:共4分,手法1分,学生若答“借景抒情”等不得分;思想感情3分,“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甘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各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小题1: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小题2:波光里的艳影,?。?(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3:恰同学少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4:?,消了她的颜色。?(戴望舒《雨巷》 )
小题5:?,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6: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7:?,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小题8:?,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小题9:?,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
小题10:?,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参考答案:
小题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2:在我的心头荡漾
小题3:风华正茂?
小题4:在雨的哀曲里
小题5: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题6: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7:结庐在人境
小题8:山气日夕佳
小题9:浩荡离愁白日斜
小题10:无为在歧路
本题解析:小题1注意不要漏掉虚词“兮”;小题2注意“漾”的准确记忆;小题5注意“欲、迷”字的字形;小题6注意“阴、堤”两字的字形;小题7注意注意“庐”字的形旁;小题8注意“佳”字的形旁;小题9注意 “荡”的字形;小题10注意“歧”字的形旁。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答:?
(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
参考答案:(1)对比/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3)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令人愁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