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1)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2)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3)论文:此处指论诗。
小题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小题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
新、俊逸。
小题1: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
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回答想象、虚实结合也算合理答
案。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江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②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第一首写了节日中__________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__________的习俗。
(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阳节 赏菊 ?登高或饮酒
(2)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二字,?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的渴望。(文字通顺、表达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11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小题1:请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5分)
小题2: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鸟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
小题2: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微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拟人: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本题解析:应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赏析作答。内容方面回答时注意要有修饰语表现雨过天晴之景,如羽毛“犹湿”、残雷等,不可孤立地只写鸟鹊、雷声等。艺术手法方面,应回答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关键是结合诗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鹊桥仙?赠可行弟
许有壬(元)
花香满院,花阴满地,夜静月明风细。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敛尽,山林清致。
竹帘半卷,柴门不闭,好个暮春天气。长安多少晓鸡声,管不到、江南春睡。
(1)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是如何描写南坡小室生活环境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3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四个方面来描写小室生活环境。“花香满院”是从嗅觉方面写的,“花阴满地”、“月明”是从视觉角度写的,“夜静”是从听觉方面写的,“风细”是从触觉方面写的。(答出每个方面得1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词的上片描写了小室优美宁静的生活环境,下片描写了小室闲适淡泊的生活。(2分)作者借此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以及不慕功名的清高品质和恬淡胸怀。(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