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七)
2019-12-28 07:22:4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这里用来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3)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
(4)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5)?,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庄子《逍遥游》)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①。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消磨:《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胶,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作炙。
(1)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