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5)不可,微夫人这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6)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直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8)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9)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参考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大礼不辞小让,我为鱼肉
(8)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9)就在沉默中灭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2: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小题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小题5: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
小题6: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参考答案:
小题1:无边落木萧萧下?
小题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1:别有幽愁暗恨生?
小题1:赢得仓皇北顾?
小题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一题作答)
(1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 。__________ ,莲动下渔舟”描写了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的生活美。
子曰:“__________ ,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 ,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2 )天时不如地利,?。?,失道者寡助。(《孟子》)
?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参考答案:(1)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2 )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 前不见古人?独怆然而涕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1)“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红楼梦》的哪首诗?请简述写这首诗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果瓦跟踪爱斯美拉达,看到有人绑架她,请简述绑架事件的原因和经过。(《巴黎圣母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葬花吟》。黛玉夜访宝玉,却被误拒门外,气得哭了半夜。此时正值暮春,落英缤纷,黛玉有感于春光易逝恰如自己红颜易老,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心中不禁感伤,感花伤己,次日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将花瓣埋入花冢,并写下《葬花吟》。
(2)“愚人节”那天晚上,克罗德·弗罗洛对美丽动人的爱斯美拉达着了迷,欲将其占为己有。于是他命令卡西莫多劫持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奋力反抗,高声呼救,卫队长弗比斯正好带领他的士兵经过,救出了她,并擒获了卡西莫多。(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______;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