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8 07:31:32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坚挺的干构成的支撑;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是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无语的支撑;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
  有了自尊的脖子,才能支撑起自信的头颅;有了不屈的脊梁,才能支撑起刚直的身体;有了无私的胸怀,才能支撑起无畏的抉择。
  请以“支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请以“顺”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
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是记叙文;
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我懂得了孝顺
自我们懂事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会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尊敬师长……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过,我却迟迟才学会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对我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爷爷奶奶这么说,街坊邻居也这么说,连老师们也都这样的教导我们。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为什么我要孝顺他们呢,父母用得着让我们去孝顺吗?可是,直到这么一天,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作业天天多的是满天飞,真是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我以做完劳动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开始奋笔疾书的坐了起来,妈妈慢慢的把饭菜拿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书桌上,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关切的询问我:“孩子,慢点做,先把饭吃了吧,等会儿给你泡杯茶,别心急,妈等着、陪着你。”我听了这番话,顿时一股酸劲儿涌上我的心头,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着饭。“十点了”“十点了”闹钟又叫了起来,我还在为三道题伤脑筋,这时,我已很困了。妈妈说:“你先去睡吧,我来帮你想把!”我直点头倒在床上一忽儿睡着了。两点整,我无意中醒了过来,看见书房的大灯还开着,心想:妈妈不会……想到这,我冲了进去。只见妈妈静静地卧在书桌上,身上不时地打着冷颤,我二话没说,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被惊醒了,说:“你怎么又起来了,我算出来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妈妈,一直强忍在心中的眼泪终于不禁哗哗的流了下来,我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你只是帮我想题,却让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我……?”我一时间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我是你的妈妈嘛,当然要好好爱你、呵护你啦,傻孩子!”我此时终于挤出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永远孝敬您!”我们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谛!


本题解析: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中心话题;而在适应过程中就会面临困惑、纠结、迷惘甚至充满失望、主动放弃。在家里,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可能会因成绩不如人意等变得更加紧张甚至迅速恶化。如何顺应这些变化,及时的进行必要的调整?如何孝顺长辈,让家庭和谐幸福?如何搭顺风车,提高学习成绩,从中获得成就感?……出此题目,意在引起学生关注生活、思考当下,学会主动反思,增强自我反省意识,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
【审清字义】顺
⑴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顺风 顺流而下
⑵依着自然的情势(移动);沿着。顺大道走 水顺着山沟流
⑶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
⑷趁便;顺便。顺手关门 顺嘴说了出来
⑸符合(心意)。顺心 顺眼
⑹顺利。顺遂 事业很顺
⑺依次。顺延
⑻顺从。归顺 百依百顺
本次作文是单个词形式的命题作文,首先要化虚为实。临场审题时,不可能查词典,但一定要从字面上对“顺”的意思进行一番思考;或者利用联想,审察一下生活中与“顺”有关的各种实际情形,力图和其建立比较感性的联系。
【审明题意】在审清字义的基础上,化大为小。可以运用组词或造句的方法对“顺”加以扩展延伸,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理解,然后再做选择。比如词语,顺从、顺心、孝顺、顺境、顺其自然、安常处顺、顺水推舟、顺手牵羊等。比如句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等。
在审清字义和题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任意一个词语或句子表达的意思,做立意选择。最好是选择自己比较好上手的,又比较新颖的,不会和别人撞车的。比如,选择“顺应”的,可以从“顺应家人的教育,学会听取正确的意见”方面立意,也可以从“顺应时代发展,学会改变自己”方面立意,还可以从“顺应国家的号召,励志成才”方面立意……
本次作文应该用到对比思维:由“顺”自然想到“逆”。所以作文谋篇方面有“逆”和“顺”对比的,是为准确审明了题意,建议归为一类作文。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千红万常,倾吐着怎样的花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腊梅低吟着奉献与洒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杨花沉叹的是幽怨与深情;?“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兰花歌颂着素雅和高韵……花开总有花谢,如果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那我希望,它是莲。?
宋人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为我等爱莲之人称道。其旨便是那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句将莲的精神.品格一呼而出,倾倒众生。每读至比,我都不禁在心中喑暗鼓掌,赞一句“此言得之”,并引以为豪。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我希望它是莲。现实社会充满着诱惑,金钱名利无时不在侵扰着人们的心灵。我们稍不留意就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我们心底盛开的是莲花。她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的品格,会让我们细嗅清芬,追求高洁。会让裁们牢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千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箴言,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让心地盛开一朵花,我希望它是莲,因为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让裁们木远仰望圣洁。当我们心中有了坚贞的信仰,迷茫时,莲的气节引领你回到芬芳的路上;放纵时,莲的静美会沉静你的灵魂;失误时,莲的高洁会规劝你反思曾经的做为。若心中都有一朵自在清净的莲花,我们的人生就会开放的比腊梅更刚烈,比黄菊更柔美!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而我却要在最后加上一句——以莲为鉴,可以正其行!在我看来,圣洁如莲,犹如我之良师,使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侠士之义气惟心底之莲故。无论这尘世如何腥风秽雨,我也能让自己不弯不折,傲骨铮铮。
我喜爱莲花!她既有入世的执著,又有出世的清逸,洋溢着中国文化“智圆行方”的风采,古往今来,早巳成为群芳万艳中饷至美。我凝视着莲花,思浇涌动。就让心底盛开这朵花吧,惟莲,足矣……?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又是一个深夜,我独自坐在书桌前。邻居家的灯不知什么时候巳熄灭了;父母也入睡了,关灯前,还嘱托说“早点睡吧”。于是,我就又开始了在寂静中挑灯夜战。只可惜,这一会我倍感寥落。
正值花季,却终日杷自己封闭在题海之中,觉得心中的那朵花似乎是凋谢了。
那一句“残灯无焰彰幢幢”蓦地闯了出来。记得这句诗就出现在我课本的某一页上,此时此刻,袤却不愿翻出书来查找一下诗名与作者。就在这辑一个临考的夜晚,裁想自己也是孤灯之中,身彰伏在桌案上的伶仃形象吧。或许产生感情的原因与诗人不同,但心境却千古相和。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扬考试,数不清自己跌倒过多少次,失败了多少回。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付出过努力却总待不到满意的结果。拿着把了分舌勺试卷,栽没有勇气走出去面对同学和老师。曾经种下的一朵自信的花渐渐枯萎了。
就这样熬到了唾前。我终于可以戴上耳机聆听一下美妙的音乐。耳边又响起了范玮琪的那首《最初的梦想》,“如果梦想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熟悉的旋律仿佛是在击打我的战鼓。范玮琪,一个考上啥佛的中国女孩,她一定也面对过人生无数的挫折.学习上的失利吧,但凭借着她对自己的信心.她不懈地奋斗,终于考入了哈佛。而当她被经理人选中,可能进入歌坛领域的时刻,又是自信让她敢于选择离开啥佛去追求自己青春的梦想。或许是她的心中始终盛开着一朵不败的自信之花吧,所以她的生命才如比娇艳!此时比刻,我忽然心有所动,一颗自信自的种子似乎又重新撇下。
“我来了!”在心里,我默默宣告。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坚定走下去,把一次次失败发酵成我自信之花萌发的养料吧。我应该敞开心扉,热情地同身边的朋友拥抱,和她们分享我的快乐,分担彼此的困扰;我要和父母.老师沟通,让他们的谭谭教导变成我自信之花萌发的催化剂。就像有句广告词说的,?“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我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应该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应该相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应该相信凭着自信,不懈地奋斗,不断地调整,我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我也一定会嗅到自信之花撤发的芬芳……
我做笑着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自信在左勤奋在右,我走在生命路的两旁,一边播种,一边看花开,将那一路长径点缀得香花满园,使走在路上的人,面对荆棘,不觉得无助,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这天晚上,有一朵花在我的心底盛开了。
2.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走在路上发现前面围着一群人,向来不喜欢凑热闹的我只想着快快离开,经过那堆人的时候从缝隙中隐约瞥见了一位中年妇女坐在地上,听见人群中有人议论着:“别信,这年头尽是骗子。”我明白肯定又是乞讨之类的,没有多作停留就离开了。而此时,大脑瞬间似雷电一般突然闪现出了一个曾经经历的画面。
那也是一次放学路上。与同学一起回家,路边围满了人,我被同学拉到人群中。人们围出了一个只有六七个平方大的狭小空间,中央有一张窄窄的木板,上面躺着的小女孩有五六岁的样子,紧闭着双眼,嘴角微微张开,似乎安静地睡着了。小孩的身边跪着一位中年妇女,女人的衣服灰灰的,有些脏,但那手帕却白极了。旁边地上放着一张纸,用小石头压好四边的角。我快速扫了一眼,大体内容是孩子患了重病,家中贫穷没钱给孩子治病,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忙,都是那些曾经见过的陈词滥调。人群中也有人大声议论着,似乎是想故意叫那女人听到:
“这种事我都遇见八百回了,沿街乞讨,骗大伙的钱。”
“长病去求医院啊,求我们有啥用?”
“你需要帮助,我还希望有人为我捐款呢。”
我不愿再听下去,拉起朋友就走,可朋友却松开了我的手,我疑惑地看着她,她用目光示意了我一眼。我看着她一步一步挤进人群走向那女人,我也跟她挤了进去。她走近那女人,慢慢蹲在她身旁,握了握女人的手,那女人缓缓转过头来看着她,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朋友缓缓靠近那沉睡的小孩,那女人突然睁大眼睛,用身子护住孩子,狠狠地盯着朋友。朋友见势不敢再上前,那女人盯着她缓缓地退离开小孩,还不肯挺起身子。朋友起身掏了掏身上所有的口袋,腰弯得极低,把手伸进乞讨的搪瓷碗中,手一松,钱全放了进去,没有一点硬币碰撞的声音,但硬币的金属光泽在路灯的反射下有些温暖,没有炫耀,也不是施舍。
“这孩子是不是傻了?”
“唉,小孩子就是好骗。”
“看见没,可别学她,傻乎乎的,知道了吗?”
朋友拉着我挤出了议论纷纷的人群,也挤出了人们猜疑、嘲笑、鄙视的目光。虽然觉得她的行为有点难以理解,但我没有问,因为我相信她所坚持的。一路上我们谁都没有再说话,直到走到要分手的地方,她才缓缓地说:“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挺傻。”不是疑问,而是陈述。“其实,哪怕她真的是骗子,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还会帮忙。”坚定的语气使我有些不解。她说:“如果你被人骗了n次,那你还会第n+1次的帮助别人忙?”我摇了摇头,她似乎有些失望,说:“我会。因为我不想因为那些骗子,而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希望。”听到这话,当时我心里一震,一股暖流从心头淌过。
今天,此时,想到这里,我内心里突然感到像有一根手把我的心猛劲地拉了一下,疼疼的,于是调头又走了回去,挤进人群,把衣兜里的零钱拿给了坐在地上的那个人,当我匆匆转身要走的时候,一个颤抖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谢谢。”我像是被电击中了一般,转身对她笑了笑,迅速地冲出了人群。我心跳得飞快,我感到有些东西在在心里萌发。我似乎听到有个声音在说:快用爱来浇灌我吧,用信任来培养我吧,我会开出最纯洁、最美丽的花朵。
借鉴启迪:在立意与选材上,作者记叙两次相似的经历,突出在同学的启发教育下我也学会了关心帮助他人,从平凡之事中表达出深刻的内涵。在描写上,作者善于抓住细节细致描绘,无论是对乞讨者的相貌动作,还是对围观者的语言,以及同学、自己的动作心理,都善于紧扣中心多作渲染,绘声摹形,形象生动。中学生的作文最好还是写写自己的生活,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经历感受,这是你的特点,也是你独有的你的优势,本文就是很好的一篇范例。


本题解析:1、文体要求:记叙是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能力,其他几种都是在此之上的发展和变化。虽然现在的高考对文体允许自我选择,但高一学生如果记叙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议论文的写作与提高。所以,在高一适当强化强化记叙很有必要。而高一的记叙文写作则应在描写的形象细致、选材的恰当适量、布局的剪裁合理上力求有新的提高突破。
2、审题点拨:明确题目中“花”的比喻意义,是审题的关键。花,美丽娇艳,赏心悦目,给人美感,因此一般而言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品质美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善良、自强、爱心、尊严、坚持、勤奋、自信、关爱、珍惜等等。心底,强调了范围、处所,因此重在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认识,需要注意适当的心理描写。“盛开”则强调要发扬光大,对人有益,作用极大。应该说,审题的难度不大。
3、选材与表达:选材上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中心。表达上的难点在于写人叙事中要细致形象。突出细节的恰当准确,突出描写的细致生动,使所记之事与所抒之情要吻合,理从事来,情在事中,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联系所给材料,以“我心有主”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对我来说,作文从前是一种折磨,后来变成了一种享受,折磨和享受的距离,很近又很远;在童话的世界里,从前相貌丑陋的小鸭,后来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丑小鸭和天鹅的距离很近又很远。
现代科技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有人喜欢,说地球很小是个家庭;有人忧虑,说没有距离就没有了自我。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距离除了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而外, 还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同样的地理 距离给不同时代的人们造成不同的障碍呢?在历史和现实中有哪些远近互通互变的现象 呢?在多元的时代要不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地理距离的缩短, 心理距离会自 然缩短吗? 深入地想一想,这里有写不尽的内容。可以从历史上的“天涯”变成了今天的“咫尺” 写起,表现科技的巨大进步;可以从“咫尺”与 “天涯”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距离出发,表 现人与人的隔膜;可以写师生之间、官员和百姓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表现新型的人际关 系; 可以写万水千山隔不断的情爱、 母爱和对祖国的爱; 还可以从鉴赏的角度写距离产生美, 从交往的角度写距离保持个体的相对独立性, 从认知的角度写距离保证认识的客观性, 从物 理的角度写距离提供活动的舞台,距离保证安全等等。
点评:话题作文文体选择自由、立意多向发散、选材范围宽广,给考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但是,令不少考生感到棘手的是:话题涵盖范围太宽泛了,怎样选取最利于自己的角度切入话题,拟出一个较新颖的题目呢?这里谈几种尝试方法:
  一是补题,以小见大。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以“语文课”为话题,可拟为《多味的语文课》、《语文课剪影》等。又如,以“手”为话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等。
  二是妙修辞,匠心独运。根据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地使用修辞手法,如,以“音乐”为话题,拟为《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
  三是巧点化,妙趣横生。如,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题;以“同学”为话题,可用《长相忆》,取“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之意;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写作范围相当宽泛,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典型性”。当然,选材时应选择熟悉的素材。除了注意应具体现实性、典型性外,还应新鲜,能引人注目是选取材料的较高要求了。要做到材料出新,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关心实事,指导学生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人与自然”、“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把时代内容引进作文,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