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2019-12-28 07:35:30 【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舞枪弄棒不分轩轾豪放不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B.起伏跌宕集大成者积薪厝火白沙在捏,与之俱黑
C.碧波荡漾纠纠武夫熙熙攘攘谁谓河广,一苇可航
D.前倨后躬黄钟毁弃毁家纾难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B捏—涅,纠—赳,D躬—恭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桑迪亚哥、窦娥和鲁侍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线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请以“冬天的早晨”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场景描写的短文。要求:①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②结尾要有一句蕴含哲理的句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首先明确所写文段的主题“冬天的早晨”,一切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然后,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应采用以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从修辞上来说,要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文章最后还要写一个蕴含哲理的句子。
点评:这相当于一个小作文题,给定写作范围、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要求学生不仅能把场景描写清楚,还要写生动、具体,有一定的细节描写,不要平均用笔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2010年4月19日,抢险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奋战了4个多小时,帮助藏族同胞清理出了许多家具、生活用品和重要物品。
B.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一定要查明事情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C.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在实践中,我市遵循突破“三点”、整体带动的原则,从而开启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D.2010年4月23日,在地震重灾区结古镇,恢复商品交易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经达100多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分类不当,“许多家具、生活用品和重要物品”有交叉;B语意不明,“记者的问题”有歧义,可以理解为“记者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可理解为“记者提出的问题”;D“达”后边应该接确数,删去“达”或“多”。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发生”和后文“案情”搭配不当,改为“出现”。B语序不当,应该是“每当火车鸣着汽笛”。C成分残缺,应该在“从过去”前面添加“经历”以和后文的“阵痛”搭配。本题主要考察语法类错误。方法是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指代性的词语。一定要找出其指代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