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而吾子之所为借者,将何居乎 B.山而乐,弗借也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 C.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 D.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其所不借者,不反在于是邻乎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1)如此说来,您所要借的,只不过是这个邻居的竹林吧?不是这样吗?(3分,
“所”字结构、“特”及句意)
(2)请您改一改我题写的楼名,来开阔我的心胸,怎么样?(3分,“易”“广”及句意)
(3)那文章的铿锵而有气节,就是你从竹子那里借来的。(3分,“则”、句式及句意)
本题解析:
小题1:本,竹根
小题1:略
小题1:没有反对这个名字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 择 源 于 泾 渭 之 流 按 辔 于 邪 正 之 路 亦 可 以 驭 文 采 矣 夫 铅 黛 所 以 饰 容 而 盼 倩 生 于 淑 姿 文 采 所 以 饰 言 而 辩 丽 本 于 情 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选自《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
【小题2】《文心雕龙》是 (朝代) (作者)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2分)
【小题3】什么是文学创作的宗旨?根据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 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小题2】南朝梁 刘勰
【小题3】先讲究情理表达的真挚,然后再进行文辞的修饰。
本题解析:
【小题1】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择源于泾渭之流”与“按辔于邪正之路”,“铅黛所以饰容”与“文采所以饰言”,“盼倩生于淑姿”与“辩丽本于情性”皆是对称结构,据此就可以正确断句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同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倔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有能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知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质:做人质
B.臣请止,以死当之当:承担
C.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与:参与
D.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咎:责备
参考答案:
9、C
10、D
11、B
12、B
本题解析:
9、与:亲近,友好
10、都是连词,并且。A介词,给、替;动词,治理。B介词,在、到;介词,
被。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
11、②是秦王所言,与春申君无关;④这是应侯劝秦王的话;⑤并未表现春申君的“智”,只是对当时形势的一种叙述。
12、“里应外合”错,黄歇也没有与太子一起返回。
参考译文:
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楚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相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好。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事奉秦国一定厚重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事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离开很远了。我当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为恼火,要准予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便把黄歇遣送回国。
考烈王元年(前262),任命黄歇为宰相,封为春申君,赏赐淮北地区十二个县。十五年以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各国诸侯担忧秦国的攻战征伐无止无休不能遏制,就互相盟约联合起来向西讨伐秦国,而楚国国君担任六国盟约之长,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联军到达函谷关后,秦军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归罪于春申君,春申君因此渐渐被疏远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这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错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鸣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注]:《五代史》为欧阳修编著。([明]顾炎武《日知录·廉耻》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礼义,捐廉耻/捐:丢弃
B.若由此业自致卿相/致:招来、使……来
C.羌性贪而贵吏清/贵:推崇?重视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率:一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国乃灭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而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马如羊,不以入廐/农人告斜以春及
D.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夫圣人者,不凝带于物
3.下列句子中,上下句之间语意义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①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②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③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④使马如羊,不以入廐
⑤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擅长搞阴谋诡计,好投要取巧耍花样,这归根究底缘于他们的无耻,正因为无耻,所以也就无所不为了。
B.“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文章用比喻的形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世道衰微、风雨如晦、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
C.颜之推对齐朝那位士夫的教子方法十分不屑,他对儿子所说的一番话的意思是,自己坚决不会效仿如此教育方法,也不希望儿子像那个齐朝士夫的儿子一样发展。
D.管促把廉耻作为维系国家命脉的支柱,欧阳修结合士大夫在国治理中的作用对廉耻与国家败亡的内在联系作了透彻的阐释,而顾炎武认为士无耻就是国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B
4.B
5.(1)颜之推不得已而在乱世出来做官,尚且说这样的话,(如今)那些曲意逢迎诌媚迎合世俗的人,又怎能不感到惭愧呢?
(2)一个国家如果有慈受、孝敬、廉正、知耻的习俗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B.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C.比诸侯之列——比:比较。
D.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