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
本题解析:
小题1:苟:苟且,随便。
小题1:①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④是说城被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⑥是说弟弟黄渊耀的
小题1:A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C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拾起替他戴好;D“制举业”不是指“置办产业”,应是指“写应试文章”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始译为初始时。以译为凭借。正译为正道。岂译为难道。以为连词。(2)进译为前进。宣力译为出力。洁身,使身洁。寡形容词动化就是缺少。
【参考译文】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乱麻作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严词拒绝。中进士后,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
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某公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到底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淳耀说:“城沦陷了,人就应该殉难,这是读书人职分内的事情罢了。如今借上人这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死得其所了。”说完向和尚讨了笔写道:“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在城西僧舍内自尽。唉,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这颗心就是了。”写完,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向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
渊耀,字伟恭,十五岁时,补了生员。小时候特别聪明,刚刚跟老师读书,就立志向学,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为人谨慎小心,不胡乱结交朋友。淳耀考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殿试后宣旨唱名时,人们看到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认为成仙一般,我这时却无限叹息。天地之间,有愿意做数千年才出一人.数百年才出一人的人,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可笑啊!”渊耀得了这封信,更加磨砺自己的品德气节。就义时,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下来拾起替他戴好,才在哥哥的右边自缢而死。
淳耀所著的诗.古文.应试文章,根基在六经,广通《史记》和前后《汉书》,以先贤为准则,都已传在世上。死时才四十一岁,门人给他的谥号叫贞文。渊耀死时只二十二岁,有《谷帘学吟》诗稿。兄弟俩死的时候,口中的血喷射到墙壁上,透入砖中一寸左右,这血迹经历很长时间仍没有褪去。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菩,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崇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
2.解释下面两组加粗的词。
(1)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_____________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_____________
(2)或问“三余”之意 意: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粗词必须准确译出)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读过[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勉学劝善 利用“三余”勤读
2.(1)影响;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3.(1)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意对即可)
4.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5-6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佾》)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赡养父母问题,孔子提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见解,认为子女仅仅赡养父母,这是不够的。
B.从政者应当对“孝”做出表率,以此去教育百姓,实现治国的理想。
C.从政者在道德上放松要求,造成社会礼崩乐坏,孔子对此感到痛心和悲伤。
D.多做善事,心存善念,老百姓就会感恩,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这是孔子提出的救世主张。
2.三则选段都有“敬”字,孔子在“敬”字上表达了哪些思想内容,请做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尽孝对父母要恭敬。当政者要得到人民的敬重就要德治。行礼要恭敬严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C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D.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朝济而夕设版焉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夫晋,何厌之有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D.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以其无礼于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夫晋,何厌之有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4:翻译:(10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6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2)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和通假字。D项,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
点评:针对此类考题,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判断是否发生了词类活用或通假现象,如果没有,那么再去探究是否一词多义。这就要根据语境以及上下句的关系进行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而:表顺承;B项,之:结构助词,和表示时间的词连用,可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其:指示代词,那/用在句中,表商量语气;D项,焉:疑问代词,什么/兼词,相当于“于何”,从哪里。
点评: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和语气等结合语境来判断。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式、被动句式。A项,两个句子分别是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都是倒装句;B项,两个句子都是判断句式;C项,前一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后一个是被动句式;D项,两个句子都是判断句式。
点评:考查文言句式,句式的考查一般分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判断句几种。特殊句式主要根据句子的意义和结构来判断,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涉及重要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1)中注意“为”译为“给”,“济”是“渡过(黄河)”,“版”是“防御工事”。(2)中注意“东”“西”都是名词作状语,“在东面”,“在西面”,“肆”译为“扩张”,“封”是动词作名词,“疆界”。
点评:翻译文言文的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做到对文言现象了然于胸,就能做到比较准确地翻译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
C.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
D.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