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12-28 07:50:11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明显不当。本诗借这些字眼表达了对凝冰解冻、春暖花开的呼唤,其象征意义可从A、B两项中得知。所以选D。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 日?有那些习俗?(3分) 2)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3分) 3)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重阳节(1分)、登高、饮雄黄酒等(2分)。 2)作者抓住重阳节时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木芙蓉花和菊花来描写,远近结合、色彩相间,充分展示出重阳节时周围环境的美丽 如画。(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3)这首词描写了主人公浪迹天涯、有 家难归的忧愁,(2分)也表达了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途渺茫、难以把握。(2分)(同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雨多极凉冷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小题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小题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吐”字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2分) ②“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2分) 小题1:(2)尾联描写了雨后邻家外鸡犬撒欢、集市上有待售的鲜活鱼虾的情景,极富生机与活力;(1分)传达的是作者对乡村安逸生活的恬适、愉悦之情;(2分)读后令人心旷神怡。(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炼字题,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具表现力。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此人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光图。词人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例并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人活动:乘兴闲游,欣赏春光。抒发的情感:欢快轻松,怡然自得。(意对即可) 2、(1)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2)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3)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 (4)敷设色彩,用桃花的红艳、李花的雪白、菜花的金黄渲染出春天的色彩缤纷、盎然生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怀。(意对即可)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畜了画面的内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