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写作材料:写一个地方的四季景色或一天的景色变化。要求有统一的基调,写出地方特色。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工具”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②比喻用以达到目的事物,如: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请以“工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没注明文体的扣2分)
本题解析:写作此题,可实写某种器具,也可引申开来写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与凭借。如果写某种具体的器具,可以写记叙文,以这一工具为线索写人叙事,写何时何地何因某人与某工具结下不解之缘,表现主旨;当然,写议论文时如果从其比喻义主意,则可写的方面很多,观点可以提炼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用“工具”,物尽其用;“工具”之力不可小觑;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人才有工具,有了工具才促进人的发展等。
可以作如下的辩证思维;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工具。工具发挥什么作用,取决于人对它的操作,是人使工具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菜刀可切菜、可杀人。如因特网,有人用它发了财,学了知识;有人用它看黄片子,玩游戏,浪费了时间,搭进了钱财,甚至有人连命都搭进去了。
诸如此类,只要打开思路,命题作文也会干脆利落地给学生宽广的写作空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一:真实表现自己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光阴如梭,一逝而过。有人拘泥于世,默默无闻,百年后只剩一堆白骨;有人身处乱世,却决不同流合污,留下了千古佳话,令后人瞻仰万世。
陶渊明若没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又何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汨罗江上的万古悲风,是在为忠国忠君的屈原不平。冷冷的西风,萧萧的易水,是为荆轲的悲情而唱的挽歌。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表现出了他们高洁的情操和不渝的志向,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有无尽的感叹和缅怀,还有政治家无尽的遐思。
圣哲们向后人呈现出了心中的那一片圣地,他们在乱世之中,危急关头表现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表现自己,需要的是坦诚和勇气。
坦诚地表现自己,即是表现最真实的自己。要表现自己,向世人呈现不同的自己,首先需要的是一颗坦诚的心,和一份率真的性情。
表现自己也离不开心中的那一股勇气。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小的缺憾。这些缺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对缺憾的那份怯懦,我们要学会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渴望表现自己,因为我们渴望做生活中的侠者和智者;我们希望表现最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充溢着坦诚和率真,和那份深埋心底的真性情。
岁月激起的浪花,湮没了历史的尘埃。只有勇于表现自己的人和表现最真实的自己的人还依旧站在浪尖,名留青史,千古流芳。
例文二:表现自己
当夏天带着它挥霍无度的欢笑进入了我的生活,逍遥的玫瑰热情地接受了蜜蜂的亲吻。而太阳受到了夏天的请柬,用红彤彤的阳光让大地为之燃烧。
知了躺在树阴里烦躁地冲着太阳嚷嚷,吱吱吱吱:热死了!你就不能扯片云来遮住你的大脸吗?爱表现的家伙。
月亮也是爱表现的女孩子。总爱向太阳借束发光的花环,在圆圆的脸上露出明亮的笑容。我也是个爱表现的孩子吗,妈妈?
您干嘛只是笑呢,别不说话呀,妈妈。
我知道,上次我,得意地搬起了家里的大箱子,高兴地向您炫耀。可是,我只是希望您重新发现我,知道我已经长大了:我只是希望您能让我帮您把沉甸甸的米袋提回家。
我知道,我总爱在您面前吟唱您最喜爱的曲子。我已经能为您唱安眠曲,让轻柔的音乐钻进您的梦乡了。不是吗,妈妈?
妈妈,风总爱炫耀自己。您看,它又使劲地鼓起了腮,把阳台上的花裙子吹得七倒八歪。
妈妈,闪电总爱抢在雷声的身前,在天空中绽开蓝色的花瓣。
妈妈,花朵从不沉睡在地心的深处,它们总是受到夏天的邀请,探出头来找太阳。
妈妈,您别摇头呀。
风用它长长的头发扫拂着大地,这才有了风车,有了晾在阳台上的花裙子。
闪电用它长长的斩刀劈开了无边的黑夜,这才有了老是轰隆轰隆的发电机。
花朵在枝头上晕红着脸,述说着又一年的到来。我才会把它串成链子挂在您的胸前啊。
妈妈,有了表现才有了发现,为了被发现才会好好地表现。您说呢,妈妈?
就像我,总是在您面前卖力地表现着自己。只是希望您的发现,只是为了能帮您缝缝衣服,串串花朵。
妈妈,表现自己,才能帮助您,帮助别人,是吗,妈妈?
本题解析:写作话题作文,要习惯分析题目提供的材料。材料中往往透露了很多重要信息,引导我们思维的方向。此题的材料至少包含三方面的信息:①表现自己是人的天性;②要真实地表现自己,要有自知之明;③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勇于表现自己。另外,还有一些隐含信息:表现自己虽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但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在有意无意地隐藏这种需要;现代社会中真正能表现自己的人还很少。找出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我们自己的观点也就基本出来了。
作好这个题目,文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不能老是脱不了议论文的框框,若是能从切身感受出发,写出真情实感,也许更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请以“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不得泛泛而谈;文体特征突出,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勤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有许多我们众所周知的名人、伟人。回首历史,在这些成功人士的背后,都离不开“勤奋”二字。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从小就聪明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欧阳修没有纸笔来练习写字。其母亲郑氏为了能让欧阳修练字,就用荻草来代替毛笔,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深知“毛笔”来之不易,勤奋练习写字,终于练成了一手的好字。
有人说;“聪明不学就等于笨蛋。”没有勤奋刻苦的学习,就会枉费人生,正像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的:“懒惰会毁灭人的才智”。这个我们可以从方仲永这里找到实例:方仲永从小聪明过人,可谓是一代的神童。可是他及他的父亲都没有认识到勤奋的重要,以至于仲永没有勤奋的学习,从而毁掉了他的美好人生。
只有勤奋,才能塑造人才;只有勤奋,才能改变人生;只有勤奋,才能出类拔萃:只有勤奋,才能创造价值;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勤奋,才能战胜困难。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勤奋之心的人。
宋濂是我国明朝初年的著名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之所以被誉为“文臣之首”,与他的勤奋又很大的关系;宋濂从小就好读书,可是由于家境贫寒,所以没有钱来买书给小宋濂读。聪明勤奋的宋濂于是向有书的人家借书来抄录,抄完后还给人家。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即使是墨冻成了冰,手冻得不能弯曲,他还是勤奋的坚持读书。这也为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埋下了伏笔。成人后,他又四处“拜师学文”,勤奋刻苦,终于铸就了他的“开国文臣之首”。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啊,勤奋出人才、出天才,出过蠢才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只有勤奋,才能完成普通人所完成不了的事,作别人做不了的事情,铸就最完美的勤奋地人。
本题解析: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不仅要理解标题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分析标题的内涵、外延。“勤”可理解为勤劳,勤勉,勤奋,勤学,勤政。
素材:
1.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2.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3.华罗庚先生说:科学的灵感,绝对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4.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老先生曾说:“我是个拙笨的学术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5.巴尔扎克说“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
6.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7.“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故事。
8.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9.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10.天道酬勤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是一句富有深意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作文只有一句,却揭示了人生哲理,我们行走在生活的风口浪尖上,不能一味地埋怨与诅咒,而要积极采取行动,化压力为动力,勇于进取,这样才会找到生命的另一个出口,看到人生的光明与希望。
具体构想时,可以结合“行动”“超越”与“成功”等话题立意。
本题写议论文较好,写作时可运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并结合典型的事例展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