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2019-12-28 08:07:07 【

1、单选题  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2、单选题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              ,其中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者是                    。(明清传奇 王实甫)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笛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两句是: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5、其他题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渔舟唱晚,?。(王勃《滕王阁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观《鹊桥仙》)
   杜甫在《蜀相》中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声声慢》)
   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急欲相见,而琵琶女心情复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