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②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乏。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小题1】孟子认为杨朱、墨翟这两种学说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孟子在行为上提倡什么主张。(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6分)(1)两种学说在当时社会上广泛流行;②两种学说偏执一端,缺乏变通。③两种学说对“道”都会产生损害。
【小题2】)孟子提倡中庸权变,反对极端偏执。杨朱利己而害仁,墨翟兼爱而害义,两家的主张各执一端,因而受到孟子无情地批判。孟子既肯定了子莫执守中道行为,但又指出子莫执中而不知权变有害于时中的缺点。
本题解析:
【小题1】抓住文段中“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这些评价性的句子来揣摩才能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要理解清楚文段的意思。文段中“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这两句话是揣摩孟子主张的关键。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①孟子说:“(如今)圣王不出现,诸侯放纵恣肆,隐居不仕的人横发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塞天下。天下的言论,不是归向杨朱派,就是归向墨翟一派。杨朱宣扬一切为自己,这是心目申没有君王;墨翟宣扬对人一样地爱,‘这是心中没有父母。心目中无父无君,这就成了禽兽。”②孟子说:“杨子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墨子提倡‘兼爱’,(哪怕)从头到脚都受伤,只要对天下有利,也愿意干。子莫持中间态度,持中间态度就接近正确了。(但是,)持中间态度而没有变通,也还是执着在一点上。执着于一点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它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4)宁赴湘流,___________。安能以皓皓之白,___________?(《楚辞》)
(5)___________。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___________,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参考答案:(1)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
(2)天高地迥;识盈虚之有数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葬於江鱼之腹中;而蒙世俗之尘磅!
(5)十年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选项对《秋声赋》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B.文章既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又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C.文章对秋状的描绘,是为了烘托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小题2:乘彼垝垣,?,?,?。
小题3:长太息以掩涕兮,?。
小题4:屈心而抑志兮,?。?,固前圣之所厚。
小题5: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俯察”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涟”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哀” “艰”的写法。 默写(4)时,注意“尤” “攘诟”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萧”的写法。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该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一句话:“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以留言的种子。”翻开人类历史,作者所说的“无恶意的闲人”并不限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中国,而是遍及古今中外。下面不属于“无恶意的闲人”这一范畴的是
[? ]
A、《道士塔》里的王道士。
B、《胡同文化》里提到的天坛城根的鸟友。
C、《<呐喊>自序》中提到的中国人被杀头示众时周围的观众。
D、奥尔珂德《小妇人》中的马区夫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