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①贾至:洛阳人,唐肃宗时因事贬巴陵。王八员外被贬长沙,作为好友的诗人为他送行。②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诗开首两句以什么为线索?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两人相交之密、相知之深的?请试作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以时间变换(地点的转移)为线索,通过物候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变换。开篇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漂浮、离合无常的感觉。(意思对即可给分)
(2)友人和诗人遭逢被贬谪的相同命运,临别依依,感慨万千,世俗人情如浮云消散,唯两人的友情依然长存,临别倾诉。世间兴衰,人情冷暖,二人感同身受,命运相同,可见相知之深。(意思对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屈原《离骚》)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1)唯昭质其犹未亏(2)星汉灿烂(3)古道西风瘦马(4)茕茕孑立(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6)宠辱偕忘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唯、昭、汉、茕、孑、偕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选出对下边这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A.上阕是说,钱塘江两岸的吴山和越山青翠无比,它们虽然也在相互迎送,但怎能真正了解离别人内心的万般滋味啊!
D.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一个“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信物。“结未成”,说明他们的爱情横遭不幸,成为悲剧。
C.“江头潮已平”,意味着情郎该动身起航了,女主人公将目送情郎随帆远去,正如李白所说的,将是“惟见长江天际流”了。
D.这首词以写景开篇,两“青”对举,表现出吴越一带秀丽的风光;又以写景作结,创造出一片空茫的令人惆怅的境界。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不是青山在“相互迎送”,是青山在迎送那对恋人)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落第长安?常建?杂?诗?无名氏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5分)
9.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以及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6分)
参考答案:8.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2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2分)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1分)
9.(1)“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3分)
(2)梨花洁白,梨树高秀,溪水澄澈,月光皎洁,诗句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冷中有暖,美中含愁的宁静清雅的故乡月夜图。(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意对即可)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