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8 08:20:2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归有光
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出于其意诚然也。与时以选为成都推官,余亦为令越中,将别,无以为与时赠者。惟推府为郡司理,儒者能道,前世论刑之说详矣。
余读《尚书》古文:“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此今世所用孔氏书语也。而伏生今文以“恤”为“谧”,汉儒传之。而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静”即“谧”也。自古论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为至。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
余生吴中,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尝慕游西北,即无繇而至。与时自安定往来长安中,又从太行山以来京师。今又官蜀中,行邛崃九折坂,览剑阁石门之胜,岂不亦壮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为司理,而韩魏公为守,尝告以“君年少,当读书不当专以吏事”。而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以此恨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意则美矣。故余于与时,尤望于吏治之暇,无忘学古之功。
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往时张文隐公尝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在史馆难得。”嘉靖二十九年,虏骑薄都城。公卿会内廷,先生独申大议,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然,有汲长孺所不及者,京师人至今能道之。赵先生,成都人也。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士之相知,岂在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而又以喜与时之得师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钦:钦佩。
B.自古论刑取其    要:要旨。
C.览剑阁石门之     胜:胜景。
D.虏骑都城薄:迫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独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韩魏公为守母立于兹
C.故余与时至激义理者不然
D.而羡与时获见先生也且夫水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好古文却不愿与当时写古文的人交往,却因孟与时的真诚而同他交好。归有光为了表示感激,不想用有关推官的言论作给孟与时的离别赠言。
B.孔子的古文《尚书》、伏生的今文《尚书》以及太史公《本纪》三本书对刑罚态度的用词不一样,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要求推官的态度要严肃,要以实现“静”为其终极目的。这其实也体现了归有光的一种“爱民”思想。
C.归有光讲述王介甫和韩魏公的故事,是要规劝孟与时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还要在闲暇时间像古人一样勤奋读书。
D.归有光最后一段提到赵孟静,通过具体的事例赞扬他高风亮节的品格,并提醒孟与时:要敬重赵孟静先生一类的贤士。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3分)
(2)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呼?(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明的大夫,以那些仁义的士人为友。
(2)我从前被文隐公知晓,而赵先生因此也知道我,只是没有机会与他见一面。
(3)如今少卿您却用推荐贤士来教导我,恐怕跟我私下的愿望相违背了吧?


本题解析:
小题1:钦:敬,《史记选读》中第九页《太史公自序》书下注释。这里解释“钦佩”文意不通,根据上下文可以解释为“谨慎”,第七题B选项有提示。
小题2: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因为/用;表并列/你的;对,对待/表被动)
小题3:原因是“前世论刑之说详矣”。
小题4:第一句“是”(1分)、定语后置(1分)、“友”(1分)。第二句被动句(1分)、“繇”(1分)、句意(1分)。第三句“乃”(1分)、介宾短语后置(1分)、“无乃……乎”(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安定的孟与时与我是同一科考的进士,而由于我年纪稍微长一些,(他)常常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我。我爱好古文,然而不与当世写古文的人苟合,独独与时真心推崇礼让我,是出自于他内心的真诚。与时因为授职成为成都推官,我也成为越中的县令,将要分别,没有什么东西拿来赠送给与时。只是推官是郡里主管刑狱的司理参军,读书人能说的,前世论述刑法的学说已经很详细了。
我读《尚书》古文(秦始皇焚书时,秦朝博士伏胜将《尚书》藏于壁中,后发现所藏“亡数十篇”仅剩下二十九篇。汉初朝廷派遣晁错去听伏胜讲授,用当时的官方文字隶书来纪录,记录下来的本子被称为《今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汉武帝时在孔子塌坏的故宅壁中发现的,用古文书写,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晋永嘉之乱时,《古文尚书》亡佚。):“谨慎呀,谨慎呀,使用刑罚要十分谨慎呀!”这是当世所用的孔氏《尚书》中的话。而伏生的今文《尚书》把“恤”改为“谧”,汉代的儒生传授它。太史公在《本纪》里说:“惟刑之静哉!”“静”就是“谧”。 选取自古以来论述刑罚的要旨,没有像“静”这一字好到极点。这是真正的圣人的话,我把这句话作为对孟与时的劝告。
我出生在吴中,独独因为参加科举考试经过齐、鲁、燕、赵的郊区,曾经很想游览西北地区,只是没有机会去。与时从安定来到长安,又从太行山来到京师。如今又到蜀中为官,行经邛崃的九折坂,游览过剑阁和石门的胜景,难道不也壮伟吗!昔日王介甫(王安石)开始在大名担任司理,而韩魏公(韩琦)为太守,曾用“你年少,应当读书不应专心于官事”告诫他。而王介甫实际上未尝不读书,因此为韩魏公不了解自己而感到遗憾,而韩魏公的心意却是好的。所以我对于与时,十分希望在公务之余,不要忘记学习古人的勤奋。
孔子说:“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明的大夫,以那些仁义的士人为友。”过去张文隐曾对我说:“如今的人才,只有在翰林院的赵孟静是难得的人材。”嘉靖二十九年,鞑靼的骑兵迫近都城。公卿汇聚在内廷,先生独自表达激烈的主张,到内廷叱骂阉党,高风亮节,正气凛然,有汲长孺(汲黯)所比不上的地方,京城的人至今都能娓娓道来。赵先生是成都人。我从前被文隐公知晓,而赵先生因此也知道我,只是没有机会与他见一面。士人相知,哪里在见面与不见面啊!然而我心里想念他很久了。于是羡慕与时能与赵先生相见,更又为与时得到一名老师而高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②彼且恶乎待哉
③不辩牛马
④而征一国者?
⑤泾流之大?
⑥强者必说于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易于出俸钱辄:动不动就
B.亦不使罪尔曹蔓:指牵连
C.刺史惊问状:样子
D.其察易于廉约如此廉约:清廉简约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易于诏曰?有垂白偻
其治益昌?罪小者劝,大者
A.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不同
B.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也相同
C.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相同
D.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也不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易于属令?③使吏
②以易于挺身民?④指白枉直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易于为益昌令时,刺史治所城嘉陵江南,而刺史崔朴乘春游乐,何易于腰笏引舟至其处并责备了他,使他羞愧难容。
B.在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时,何易于先是命吏铲除茶树,后自纵火焚之,观察使认为他挺身为民而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辄出俸钱助贫困百姓丧葬,体恤老人并向他们问政得失,百姓打官司,他亲自了解情况,公正决断并及时处理。
D.何易于改绵州罗江令,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能观察何易于治政,因而他观察到何易于廉约如是。
小题5:用“/”为划线部分断句: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易于:“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本题解析:
小题1:情况。即为什么要这样。
小题1:视:看/同于?杖:木棍/用木棍打
小题1:①做②为了③给④给
小题1:A责备了他,文中无此意。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常用于开头或结尾的虚词。还有如曰等。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历郎署——职:职务。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优厚。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审察。
D.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听:听任。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凡在故老,犹蒙育②本图宦达,不名节
B.①至微至陋,蒙拔擢②人非圣贤,孰能无
C.①但以刘日西山②门衰祚,晚有儿息
D.①岂敢盘桓,有希冀②皇天后土实共鉴
3.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①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隋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参考答案:1.A
2.D
3.D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荆轲遂车而去  登上,乘
B.终已不       回头看
C.沛公已去,至军中  从小道
D.张良入       表示谢意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易水上,既,取道。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D.项伯杀人,臣
3.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秦王惊,自引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吾属今为之虏矣”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沛公安在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参考答案:1.D
2.D
3.B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熟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