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人故嫌迟?故作不良计?
B.幸复得此妇?幸可广问讯?
C.不应而自归?同心而离居?
D.吾今且报府?磐石方且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泥水),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程氏)慨然太息——太息:长叹
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
C.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属:归属
D.城不沉者三版——版:筑墙用的夹板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
A.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B.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3.“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译文如果用上关联词语,最好的一项是(?)
A.既然……就……
B.只要……就……
C.只有……才……?
D.即使……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B
4、A
5、(1)你能做范滂那样的忠臣,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良母吗?
? (2)黄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了,即使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正规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护城。(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为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①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蹰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②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曪美,令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选自《后汉书羊续传》)
注:①东园:东汉时期负责皇室庶务和私财的机构。②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渠:他们的
B、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絜:清白 廉洁
C、妻自将秘行——将:将要
D、皆输东园礼钱千万——输:送给、捐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反映羊续有治世才干的一组是
[? ]
①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
②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
③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④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
⑤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
⑥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续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汉的高官。受祖上的荫庇,羊续被授以郎中一职。
B、朝廷任命羊续为南阳太守。正式上任前,羊续微服私访,对当地的民生、吏治都有了全面充分的了解。
C、对于灵帝的使者,羊续既没有以上等的礼节来对待,也没有厚加贿赂,于是使者在灵帝面前说了羊续的坏话,灵帝很不高兴,就没有升羊续的官。
D、羊续一生清俭,死前嘱托下属不要接受朝廷赠予的丧葬费用,朝廷对他的行为专门下诏书进行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拿着兵器上阵,那些年幼体弱的人,让他们全部去担水灭火。
(2)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羊续上书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
(3)羊续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周宅丰、镐①,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②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③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④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
【注】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被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小题1: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如果戎人来到(丰、镐),便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就都来救天子。
小题2:褒姒看到后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多次击鼓。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B.降跽谢过——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扫石而坐——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C
4.(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