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8 08:24:31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 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的“泪”仅仅是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吗?请说说“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2)不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泪”中蕴含着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燕?诗(白居易)
粱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嘴爪虽欲敝, 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傲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匆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惫,今日尔应知。
小题1:按照诗人对自己诗歌的分类,这是一首“讽喻诗”,请你谈谈这首诗歌“讽喻”(规劝)的是什么。(4分)
小题2:赏析“青虫不易捕……一一刷毛衣”这10个诗句。(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规劝年轻人要记住父母养育自己成长的辛苦。(4分,酌情给分)
小题2:这10个诗句刻画双燕为了抚育子女而辛苦操劳,为了孩子们能不挨饿而不知疲倦地劳作,甚至消瘦了自己的身体。还写了双燕为了孩子今后能独立生活,负担起了教育的责任。诗人恰到好处地用物类比人,字字写燕,却字字都在写人,起到了很好的感染和教化作用。(内容解说2分,技巧评说2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独”若答成“孤”“寒”“空”也可酌情给分。)
2.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②衬托。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按要点回答,所答内容符合要点意思亦可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钧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畔。②箔,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1)《城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景,但写“雨”的侧重点不同,给人印象各异。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1分),赞扬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1分)。暗示了桃李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而生命力甚强的哲理(1分)。
⑵《城南》着重写雨后桃李零落和青草翠绿的景色(1分),富有阴柔之美(1分)。《西楼》主要写雨前风吹云涌、海奔雷鸣的景象(1分),具有阳刚之美(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又说明诗人的情绪有了转变,使诗的格局显得有波澜。(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