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高新技术带来的负效应
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机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之后又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干扰使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上。附加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上的许多理想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
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和电子线路为武器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
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
1、就第一段来说,对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高新技术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
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
C、高新技术系统进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障碍。
D、当今高新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
2、对文章中“太空垃圾场”一词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
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B、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使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
C、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化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
D、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印度的坚果油将驱动汽车
从大约一年前起,瓦拉巴伊·拉托德开始在印度焦尔瓦德附近种植一种名为麻风树(Jat—ropha curcas)的绿色植物,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有毒植物的近乎黑色的果实有榛子那么大,含油量高达80%。长远看来,这种易于种植的植物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瓦拉巴伊·拉托德说:“使用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将会改善全国的空气质量,并且能减少我们国家对外国柴油的依赖。”
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把麻风树籽油转化成可以替代机动车使用的传统柴油的燃料。转化麻风树籽油的化学方法必须简单。
印度盐和海洋化工研究中心(cSMCRI)主任高希及其同事已经在实验室里建好了这种生物燃料生产设备的样机。首先用机械方法压榨麻风树籽。除了得到须进一步处理的油外,还得到作为第一副产品的渣饼。接下来对榨出的油进行“酯化处理”。这时会产生甘油。经过提纯后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这种生物柴油的第一批样品被送到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公司的实验室进一步试验。结果是,麻风树籽油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明显胜过传统的柴油。特别是它的硫含量非常低。此外,这种植物“柴油”燃料燃烧时完全没有气味,并且几乎不产生碳黑。“几个月前所有的人都认为,非食用油不可能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可以的。”高希说。
高希得到了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农业专家克劳斯·贝克尔教授的支持。贝克尔为这个项目提供科学指导。他的工作重点是对这种植物进行优化。麻风树的许多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他说:“这种植物可以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土地上。因此,它不会和粮食作物争地,此外,麻风树有毒,这保护它免受许多害虫的侵害,并且饥饿的动物也不会光顾它。长期种植麻风树还能使贫瘠的土地重新变得其肥沃。”
麻风树的优点并非鲜为人知。印度农民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麻风树,其他国家也已经开始了麻风树研究计划。“然而,这是系统研究麻风树以及它作为能源供应者的潜力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贝克尔说。研究人员已证明,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现在的问题是对这种植物及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麻风树“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的依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种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易于种植,果实大、含油量高。
B.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会改善空气质量。
c.在实验室中用麻风树籽提取生物柴油,先用机械方法处理,且已经较为简单。
D.绿色的麻风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这种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减少柴油进口。
2.根据文意,不属于“把麻风树籽油转化成为生物柴油”实验过程的一项是? (? )
A.在实验室用生产设备的样机,经物理方法压榨、过滤分离,得到待处理的油,还得到副产品——渣饼。
B.印度盐和海洋化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把榨出来的油用化学方法处理,产生甘油。
C.这种植物“柴油”燃料的硫含量非常低,燃烧时完全没有气味,并且几乎不产生碳黑。
D.最后程序是高希及其同事在实验室里对“酯化处理”后的麻风树籽油分离纯化。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这种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的麻风树只能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贫瘠土地上。
B.印度农民和其他国家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作为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供应
者的麻风树。
C.经过压榨得到第一副产品的渣饼,然后对其进行“酯化处理”和提纯,得到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D.贝克尔教授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对有生物柴油之称的麻风树这种植物及
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麻风树籽油转化成环保的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的燃油已经成为现实,但整个生产流程需要优化。
B.麻风树很容易生长,不会受害虫及其它动物侵害,有很强的适应性。
c.长期种植麻风树这种绿色植物能改善生态环境,尤其能改良贫瘠的土壤。
D.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有毒,种植麻风树将毒死许多害虫和饥饿的动物。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航天服,又称宇航服,是航天员进入太空必须穿的服装,一般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靴子等组成。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个人救生设备。航天服按用途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大类,分别有软式、硬式和软硬混合式结构。无论是舱内航天服还是舱外航天服,都必须选用特殊的材料,采用特殊工艺,经过特殊的加工、制作和各种试验后才能够完成,尤其是舱外航天服造价可达土千万美元,真可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
舱内航天服是航天员在航天器内使用的航天服,航天员在航天器发射、返回和在轨道运行期间发生密闭舱失压等事故时,必须穿上舱内航天服。航天服因具有充压和加压的重要功能,将起到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键作用。舱内航天服通常是为每一位航天员定做的,它是在高空飞行密闭服(简称压力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由航天头盔、压力服、通风和供氧软管、可脱戴的手套、靴子及一些附件组成。
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最小的载人航天器,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舱外航天服大约重275磅,除了具有舱内航天服所有的功能外,还增加了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功能,在服装内增加了液冷系统(液冷服),以保持人体的热平衡,并配有背包式生命保障系统。舱外航天服主要由外套、气密限制层、液冷通风服、头盔、手套、靴子和背包装置等组成,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个人防护装备。它的结构特点是:采用硬质的上躯干,上面装有双臂和生命保障系统组件,头盔与上躯干为一整体,不能跟随航天员头部运动,通过气密轴承和一个自由度的关节连接来保证四肢各关节的活动性能。外套是由多层防护材料组成的真空隔热屏蔽层,具有防辐射、隔热、防火、防微陨石的功能。
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舱外航天服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适当的大气压力、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温湿度,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需要;航天服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保证航天员的工作能力;还能提供可靠工效保障及遥测通信保障等。此前中国的航天服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海鹰”号,比较笨重,舱内、舱外活动非常不便。现在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航天服技术“堪比美国”,据说美国航天服每套造价达1.6亿元人民币。
航天服能构成适于航天员生活的人体小气候,它在结构上分为六层。一、内衣舒适层:航天员在长期飞行过程中不能洗换衣服,大量的皮脂、汗液等会污染内衣,故选用质地柔软、吸湿性和透气性良好的棉针织品制做。二、保暖层: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保暖层用以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选用保暖性好、热阻大、柔软、重量轻的材料,如合成纤维絮片、羊毛和丝绵等。三、通风服和水冷服(液冷服):在航天员体热过高的情况下,通风服和水冷服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热量。若人体产热量超过350大卡/小时(如在舱外活动),通风服便不能满足散热要求,这时即由水冷服降温。通风服和水冷服多采用抗压、耐用、柔软的塑料管制成,如聚氯乙烯管或尼龙膜等。四、气密限制层:在真空环境中,只有保持航天员身体周围有一定压力时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气密层采用气密性好的涂氯丁尼龙胶布等材料制成。限制层选用强度高、伸长率低的织物,一般用涤纶织物制成。由于加压后活动困难,各关节部位采用各种结构形式:如网状织物形式、波纹管式、桔瓣式等,配合气密轴承转动结构以改善其活动性。五、隔热层: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隔热层起过热或过冷保护作用。它用多层镀铝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并在各层之间夹以无纺织布制成。六、外罩防护层:是航天服最外的一层,要求防火、防热辐射和防宇宙空间各种因素(微流星、宇宙线等)对人体的危害。这一层大部分用镀铝织物制成。与航天服配套的还有头盔、手套、靴子等。宇宙中的空气、温度、压力等都与地球不同,人是无法生存的。而一套航天服等于提供给航天员一个适合他生存的环境。它可以防止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在空间的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它还能调节温度和保持空气压力,使航天员像生活在地球上一样。它还能提供氧气。所以,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时必须穿航天服。
小题1:下列对“航天服”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航天服是航天员进入太空时必须穿的服装,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救生设备,必须选用特殊的材料,采用特殊工艺,经过特殊的加工、制作和各种试验后完成,一般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靴子等组成。
B.航天服按用途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大类。舱内航天服是航天员在航天器内使用的航天服,航天员在航天器发射、返回和在轨道运行期间,必须始终穿戴舱内航天服。
C.舱外航天服可以说是最小的载人航天器,它具有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舱内航天服所不具备的功能,航天员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
D.航天服的结构分为六层。其中通风服和水冷服(液冷服)的主要功能是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热量和保持空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