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2019-12-28 08:35:4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②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②揖:拱手行礼,这里引申为“观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大王之雄风耳——独:仅仅
B.而人有遇不之变——遇:遇到
C.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者——胜:经得起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1)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会不快乐呢?
  (2)即使他用蓬草作门,用瓦瓮作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观赏西山的白云,穷尽耳目所见的美景更能使自己安闲快乐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登平远台记
[明] 宗臣
平远台在省城中东南。《闽志》三山,此即所谓鳌峰山也。山固奇,在城中尤奇。宗子入闽十朔未登也,盖以戎故。而客有好宗子者,乃召宗子登焉。凡几折始上,又折而东,登鳌石亭。天风高扬,万象萧瑟,宗子于是仰而思,俯而叹也。
客曰:“大夫何叹?”宗子曰:“嗟客乎,嗟客乎,客闻其说余恐客之投觞于地而莫余饮也。夫闽者,岂非记所称东南巨丽哉?家缨弁,人诗礼,农嬉于畴,而商歌于涂也。当是时而登厥台焉,高山大川,游云芳草,罔弗触吾目也,则罔弗快吾心也,今何时也?吾见兹台三驻军矣。客亦东眺大海乎?楼船组练隐隐起也;南睇于江,故里妇日濯锦漂絮其中者,今健儿饮马矣;西瞻乌石,盖有锻甲砺刃、鼓笳铙吹之声焉;北窥闾井,则父老子弟被戎执戈者,怨①盈道也。且千里之内,亡者未葬,疮者未起,流者未归,系者未释,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于踵也。昔何以欢?今何以悲?昔何以靖?今何以扰?斯其故难言哉,难言哉!夫君子之谋人国也,上忧主忧而下忧民忧者也。今帝心常在万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方请缨枕戈,不暇餐沐矣,客乃欲吾观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嬉乎?此吾所为叹也。昔元臣据闽之险,以抗我旅,皇祖乃命楼船将军从大海径捣其穴空之,帝谟赫,日月同炳。乃今策事之臣顾不能设一奇制敌而使丑夷往往截海窥我,此视皇祖诸臣何如哉?吾叹之,实愧之也。”
客于是起辞曰:“吾不能解大夫之叹,而大夫又安能饮吾之酒?请大夫为客记之,以示后之登斯台者,毋徒嬉此高山大川、游云芳草而忘厥民忧也。”宗子于是采客之言,以为之记。
[注] ①怨(dú):痛恨而有怨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罔弗触吾目也         罔:没有
B.斯其故难言哉故:缘故
C.帝谟赫,日月同炳谟:谋略
D.此视皇祖诸臣何如哉视:看待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吾所为叹”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夫闽者,岂非记所称东南巨丽哉?
B.父老子弟被戎执戈者,怨盈道也。
C.昔何以靖?今何以扰?
D.帝心常在万里,而民瘼充充之在吾前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远台在福建的鳌峰山,作者受友人之邀而登临,登高而望,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感叹,既是为奇伟的自然风光,更是为现实的凄然状况。
B.文中多处运用对比,作者通过往昔的繁荣安定与今日的残败动荡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朝臣无能的不满和自己难有作为的愧疚之情。
C.同游宾客虽然不能理解作者的“叹”,但认为实在应该记下这高山大川、游云芳草的美丽景色,以供后来者赏读,于是作者应允而作。
D.文章贯串了作者的忠君爱民意识,其不以登临为乐,忧国忧民之情与《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异曲同工。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客闻其说,余恐客之投觞于地,而莫余饮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念之,吾不知汗之淫淫至于踵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今策事之臣,顾不能设一奇制敌,而使丑夷往往截海窥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斜线(/)线给下列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你们听了其中的缘故,我恐怕你们会把酒杯扔在地上,不再让我喝酒了。(“觞”1分,“莫余饮”宾语前置句,“饮”使动用法1分)
(2)我一想到这些,不知不觉就汗水淋淋一直流到脚后跟。(“念”1分,“踵”1分,大意1分)(3)现在谋划国事的大臣,却不能设计一个奇招制服敌人,而使倭寇常常截断海路偷袭我朝。(“策事之臣”1分,“顾”1分,大意1分)
小题5: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本题解析:
小题1:“视”应解释为“与……比照”。
小题2:此句只是肯定“闽”是个好地方。而从文意上看,“吾所为叹”的原因是倭寇的进犯,百姓不能生活在太平年代,而朝廷又没有有效的御敌措施。
小题3:曲解了宾客的意思。从末段看,宾客理解了作者感叹的原因,而要求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是希望以此警示后人。
小题4:略
小题5: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作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作不攻打,要攻打近处却装作攻打远处,要攻打远处却装作攻打近处。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日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
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本题解析:
小题1:“虞”应解释为“忧虑、担心”。
小题2:根据题干中“间接”一词,可以排除①②,这两句是直接表现山洞的危险难行;④表明此山洞很短,未表现山洞的艰险。
小题3:C项,“定心饮”是给入洞游玩的人压惊的酒,喝酒的是入洞的人,而非洞外饮酒的人,文章也未体现饮“定心饮”是当地风俗。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友人荆雪涛书
[清]于成龙
?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十不得一二。
?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疴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杀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竞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官长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 (节选自《清文观止》)
?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田屋,得百金?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革?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
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
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B
4.(1)经过选定授予官职后,亲戚不把我当做亲戚,老朋友不把我当做老朋友。
(2)偶尔有在路上拦截伤人性命,(以及)没有踪迹的盗窃案件,务必要查明捉拿,推究详细真实。
(3)因此到四川(赴任)的日子,会更加勉励以前的节操,到死不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促织(节选)
蒲松龄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指促织,即蟋蟀)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主人公成名)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姻,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通“才”)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看)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注:《促织》借明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朝廷每年要求地方上进贡优质蟋蟀。因此害得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小说写了主人公成名征收促织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有错误的一项(?)
A.儿涕而去哭泣
B.夫妻向隅面对着墙角
C.审谛之仔细
D.成以其小,劣之弱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喜而捕之视之,形若土狗
B.覆之以掌,虚若无物亦不复以儿为念
C.儿涕而去则又超忽而跃
D.折过墙隅,迷其所在成以其小,劣之
小题3:本段文字情节曲折生动,写了三个小故事,请分别简要归纳。
?
??????
小题4:文中第二段有了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试用原文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分析这种心理活动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惊——?——?——忧——?——?——惊——喜。
作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成子抓虫而死;成子投井自尽;成名再次得虫。
小题4:惊——怒——悲——忧——喜——愁——惊——喜。


本题解析:
小题1:劣:以……为劣,意动。
小题2:A.“之”代粗制; B.前“以”介词,用;后“以”即“以……为”;
C. “而”表修饰;D. “其”它,指促织。
小题3:略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不再有一点生趣。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细看它,形状象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