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水至清则无鱼,?。(《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2)海内存知己,?。(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不识庐山真面目,?。(宋·苏轼《题西林壁》)
(4)?,行必果。(《论语》)
参考答案:
(1)人至察则无徒?(2)天涯若比邻?(3)只缘身在此山中 (4)言必信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4分)
参考答案:(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本题解析:
(1)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思乡恋亲之情跃然纸上。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2)首先弄清楚“沉郁顿挫”的含义。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结合本诗具体诗句来看:首联主要表现的是离乡的愁绪和国家动荡的忧虑;颔联则侧重表现飘泊之悲苦;颈联为我们描摹了一个思乡怀人的诗人形象,他悲苦萦怀,愁绪满腔,只身徘徊,仰面哀叹,其沉郁之情使人动容;尾联由悲转喜,写出诗人一贯的阔大的胸襟和情怀。感情凡三转,而愈转愈深,正体现其顿挫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溪?桥?晚?兴
郑 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1分);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以声衬静)(1分)。前三句从静的角度描述,亭基寂寞,野渡无人,春流平岸、杨花满袖以及春草晚照都是静谧、恬淡的;后一句从动(声)的角度描述,杜鹃啼鸣,反衬出环境的清幽(1分)和作者的孤独(1分)。
小题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看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2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意象和手法的题目,意象要找全主要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诗歌写景的手法主要有顺序、着眼点、和表现手法,此题可从着眼点分析主要是视听结合,还可从手法中动静的角度分析。注意,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要写出表达效果。
小题2:这是一道情感的题目,情感要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南宋遗民”和之中的关键词语“寂寞”“晚照”“听杜鹃”,从这些可以看出是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注]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元稹的别称。元稹排行第九,因以称之。
1.这两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象,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灯 风 暗淡、凄凉
2.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两首诗都借风吹浪打,寒意逼人的景物描写把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为一体,借“暗风”“逆风”的形象比喻,暗示仕途险恶,表达了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明“感慨遂深”的含义。(4分)
?
参考答案:
(1)词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悲凉画面。?
(2) “感慨遂深”指词人的思想感情深沉蕴藉。上阕写风雨中落花飘零,下阕中词人将残花想象成泪美人,她似乎哀告词人趁残红尚在多饮几杯,只怕不能重逢了,从而委婉表达出一位亡国之君朝不保夕的沉痛与绝望。“人生长恨水长东”两个“长”字相加更强化其悲痛之情。?
本题解析:全诗赏析:
这首小词即景抒情。词人感伤暮春时节的春花凋谢,觉得春花遭受风雨摧残,好不凄凉,借此来抒发国破家亡的痛与悲,感叹人生无常、愁恨悠悠。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爱恨情愁总是无穷无尽,但唯有李煜笔下的愁恨更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几近口语的寥寥数字,直率而真挚地写出了他作为亡国之君独有的愁怅,随意中尽显词人才情。较之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愁苦更深、更痛。?
“林花”与“春红”本是美好时节春天姹紫嫣红色彩的表征,如此美好,却“谢了”,并且谢得“太匆匆”!“谢了”,觉痛,“太匆匆”就更痛,蕴含着词人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无限感叹。对林花匆匆凋谢的“无奈”,归结于“朝来寒雨晚来风”。看似大自然对林花的风雨摧残、是自然规律,实则暗喻其国破家亡缘于外力无情的打击。“无奈”写出了复国无望前途渺茫的心境。?
下片“胭脂泪”是用拟人的手法,将寒雨打落春花喻女子流泪的胭脂面,这不尤让人想到人面桃花的诗句。花本无泪,乃人有泪,当年的宫娥嫔妃(gong1?e2?pin2?fei1,娥:美女。嫔:皇帝的妾;皇宫中的女官。妃:皇帝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子。妃嫔:泛指皇帝的妾),她们的命运也许正恰如这寒雨打落的春花吧。此泪也应是李煜心灵的血泪,仅仅三字凄惋痛惜之情便跃然纸上。真是让后人赞叹啊!“相留醉”写出人花相依如痴如醉,落花伴失意人。怎奈风雨无情,美景难再。而“几时重”分明是词人盼望美景重现,盼望他昔日惬意的生活能重来。可一切都不可能,“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以恨喻人生、以水喻恨情,人生恨也悠悠,水也无情,滚滚东流。词人仿佛是开闸泻情,出也奔涌,驻也汹涌。?
自古以水喻愁恨的诗句多多,如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白的“一水牵愁万里长”等等,而李煜这痛彻肺腑发出的人生感叹奔放中所富含的人生哲理,由于他个人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幽恨才情成就了他的词风转变,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审美意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