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28 08:42:55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小题2: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小题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参考答案:
小题1:霜重鼓寒声不起?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2: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
小题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易错字:
小题1:携;
小题2:萧,常,作;
小题3:苟,侯。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双调】殿前欢(元?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注]①奚童:小童仆。②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庄子·逍遥游》称其能“御风而行”。
小题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长亭送别》[一煞]中“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与卢挚的这首散曲一样,都运用了“青山”这一意象,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句通过“一葫芦”“酒杯浓”“兴不穷”等展现了一个酒意已浓,酒兴未尽的醉翁形象;挂酒葫芦于树梢上,也要学列子乘风遨游,一个无拘无束,任情恣性,超然物外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暂时远离“车马之喧喧,嚣尘之扰扰”的俗世,对于徜徉在诗意无尽的大自然生活的喜爱。
小题1:《长亭送别》中莺莺埋怨青山阻隔她送行,疏林挡住她目光,流露出莺莺送别张生时内心的恋恋不舍;《殿前欢》中醇酒尽而兴味无穷,只有汲尽春意的青山翠岭与诗人相伴,仿佛陪送诗人走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忘我世界,展现了诗人超脱一切,与青山,与自然同沐同在的境界。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诗中“一葫芦”“酒杯浓”“兴不穷”等可知诗中刻画了一个酒意已浓,酒兴未尽的醉翁形象,再“简要分析”。
小题1:“青山”这一意象在《殿前欢》中展现了诗人超脱一切,与青山,与自然同沐同在的境界,《长亭送别》中莺莺埋怨青山阻隔她送行,疏林挡住她目光,流露出莺莺送别张生时内心的恋恋不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1)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
   ②世态炎凉之苦
   ③年华已老之哀
  ? 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答出三点即可)
(2)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注:意思相近即可。)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①本首诗中有一意象在古诗里泛指水边送别,这一意象是?,其中“石桥朱塔两依然”中“依然”的意思是??。(3分)
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细雨垂杨系画船”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①南浦(1分)?依依难舍之意。(2分。如答“仍旧、如故”等得1分)


本题解析:②诗句中诗人用细雨、垂柳、画船作结,与诗中前两句景物描写熔为一体,抒发出诗人对友人的挽留和依恋之情,写得情意绵绵,颇具风神情韵之美。(意思对即可得分)(3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小题2:词的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三至五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暮春图景:千万条柳丝随风乱拂,东街上柳絮飘飞。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春天将要逝去的伤感,被柳丝柳絮勾起的离愁和烦乱,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图景2分;情感3分。)
小题2:词的结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拟人化,说它们还懂得嫁给东风。用意在于表达自己的怨悔之情。她觉得桃花杏花在青春快凋谢时还懂得嫁给东风,随风而去,有所归宿;而她的情郎远征,自己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言外之意是怨悔未能把握自己婚姻的命运而无所归宿。(手法及其体现2分;用意1分,用意解读3句话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描绘了什么“图景”、“画面”、“情景”等问题,需要学生找到相关语句,用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分析作者的感情,需要学生找到诗词中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和字面背后的蕴含的感情。如诗中有飞絮,表现了主人公心中烦乱、伤感的情绪。
小题2:结拍三句化用李贺《南园》诗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说怀着深深的怨恨,细细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嫣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她们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说“桃杏犹解”,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以致无所归宿。而从深一层看,这是由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而造成的,从中显出“沉恨细思”四个字的分量。这几句重笔收束,与一开头的重笔抒慨铢两相称。
【诗歌简析】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思念故国、家乡或远人)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被引发)千丝(谐音“思”)乱,更东陌,飞絮(暗示暮春,则常有伤春之情)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回忆想象的画面)
双鸳(暗示爱情圆满)池沼水溶溶,南北小(ráo船桨,借指船)(暗示“船通情难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意境凄清,暗示独对清冷夜色的苦闷)帘栊。沉恨(点出怨悔之情)细思,不如桃杏,犹解(花随风去如女嫁人,“嫁”暗示女人有了归宿)东风。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