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8 08:45:52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四川汶川地区遭受地震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来自祖国各地的救援捐款便络绎不绝地送到了灾区。
B.孔教授的课讲得很精彩,不仅本校学校欢迎,其他院校也聘请他为兼职教授,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C.我们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D.有的同学“一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觉得反正也考不上大学了,就破罐子破摔,一上课倒头便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连接不断,对象不能是“捐款”;用在此处属对象不当。B项中“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才十分吃香的不正常现象;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且褒贬失当。C项中“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此句中指同一件事顾得上这方面而顾不上那方面,应用“顾此失彼”。D项中“破罐子破摔”,比喻不求上进,甘心落后,使用恰当。]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结论:生病时一部分人不去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开检查项目等关系较大。
建议:规范药品价格、改善服务态度、精简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等。(建议与结论要有联系)(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 )
A.黯淡好高骛远焕然冰释初生牛犊不怕虎
B.渲泄茅塞顿开相濡以沫坐收渔人之利
C.讴歌高屋建瓴时过境迁口惠而实不至
D.缜密兵慌马乱纷至沓来心有灵犀一点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焕—涣? B渲—宣? D慌—荒)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4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__,________。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_____,______。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苏轼)
44、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45、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战不善,_____________。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________,_______。故曰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6、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7、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苏洵《六国论》)


参考答案:
43. 千里孤坟,无话话凄凉。 小轩窗,正梳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4. 云中谁寄锦书来。 此情无计可消除。
45. 非兵不利,弊在赂秦。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弊在赂秦满山红也。
46.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47.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是又在六国下矣。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二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