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由于负责的工程极其浩大,他在奔波中总有一种日不暇给的感觉。
B.班里的各种不良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C.由于经济封锁,物价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市民们的怨声载道。
D.在汹涌的革命大潮下,鲁迅先生的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日不暇给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不同于目不暇给。B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这是褒义词,被误用为贬义词。C怨声载道的意思是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说明众人普遍不满,这是一个动词性的成语,不能做动词“引起”的宾语。D一发而不可收拾有无可挽救、不可救药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生活中有一些标语的确明白醒目,然而缺少了一些人文关怀,甚至有一些粗俗浅陋。请改写下面两条标语,使之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6分)
①在山下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修改为:
②某电厂门口:“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修改为:
参考答案:①保护森林 谨防火灾 ;②高压电线碰不得 生命悬于一线间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需要结合“标语”的基本要求:得体、简明、有效,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同时注意标语的语言要求,要么是押韵或者对偶等,总之要符合大众接受习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俗语也叫俗话、常言等,是汉语语汇中广泛流传于大众中的一种定型语句。_______,而且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汉语语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语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生动形象、言简意赅、风趣幽默,常常会带来一语惊四座的效果,________,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也十分常见。________,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汇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________,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文章或谈吐更为丰富和生动。
①学习和掌握俗语
②它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口语性
③准确恰当地运用俗语
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A.②③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
(1)寒衣处处催刀尺,??.?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2) _________ ,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白居易)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蜀道难》·李白)
(4)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锦瑟》·李商隐)
(5) _________ ,不能十步;_________ ,功在不舍。(《劝学》)
参考答案:(1)白帝城高急暮砧(2)间关莺语花底滑(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只是当时已惘然(5)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暮、砧、莺、惘、骐、骥、驽。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①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②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③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子张》)
【注】 ①抑:但是,不过。表示转折。②倦:疲倦。③诬:诬陷、欺骗。
小题1:子游认为何为“末”?(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针对子游的质疑,子夏做出了怎样的辩驳?请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洒水扫地,陪客说话,迎送尊长等日常小事。(2分)
小题2:子夏认为,“道”如草木,草木要区别不同的种类,教育的内容也应有先后次序;(2分)先要教授基本的,易于掌握的,然后再教难懂、高深的大道理(即循序渐进)。(2分)
本题解析:第(1)题考查对观点的概括,答题时,只要能根据“末”字的提示,找出“洒扫应对进退”,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即可。第(2)题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子夏的观点是“言游过矣”,而支撑他这一观点的理由应当是之后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君子之道”有先后之序,二是“君子之道”不可“诬”。在这两个理由之后,子夏还对自己的理由进行了总结,即“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考生答题时,应立足原文内容,将这两层意思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