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A.今乃用之,可乎要之死日,是非乃定 B.其为君亦犹是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治”、“非……也”“其……乎”各1分)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必不吾与”2分,句意1分)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于是”“束缚”“柙”各1分)
(4)庭中开始是篱笆,然后又砌成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
(5)古代有地位、有钱的人名字都被人忘记了,这样的人很多啊!只有那些出类拔萃、杰出优秀的人物被人们不断说起称道。
(6)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也很知道舍身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情愿接受绳索捆绑的侮辱呢!
(7)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事物所拘束,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
本题解析:
小题1:判断文言实词解释的是否正确,可采用多种方法,如代入法,即把所给的义项代入到句中,然后再把根据选项解释的理解的句意代入到文中,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合情合理者正确,否则,错误。如:A“加”应为“施加”的意思。君有加惠于其臣。译为“君主向他的臣子施加恩惠”。而不是“增加恩惠”。另外还可根据字形分析推断、字音分析推断、语法分析推断、结构分析推断、成语推断等。
小题2:A项,“竟然”/“才”,副词。B项,“他”,代词/“那”,指示代词。c项,介词,到/介词,“与”。D项,都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区别虚词意义用法的异同,掌握其各种意义和用法是基础,结合具体语境是关键。同时可结合几种方法进行推断。如代入检验法,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语境判断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记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有助于我们做题时很好的区分辨别它们。
小题3:文中的信息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主旨。2.体现人物志向或行为主张。3.反映人物才智或道德情操。4.展现人物性格。5.非传记类文本中反映事物特征。此题是考察反映人物才智。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意,抓住关键信息“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结合选文,理解各句意思,来判断。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的,如②句是任用管仲的原因,由此可排除CD两项;再确定④句是体现管仲的忠诚,排除B项,从而确定答案。
小题4:此题考察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我们全面理解原文内容,找出各选项对应的原文区域,比较分析看各项叙述的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从而得出正确答案。通过比较分析可知B项鲍叔牙认为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会被杀。
小题5:(1)句中重要词语:“治”是使动用法,“使……治理好”,固定句式“非……也”是“不是……的”,固定句式“其……乎”是“大概……吧”。(2)注意特殊句式:“必不吾予也”是宾语前鬣,翻译时调整语序,“一定不会交给我们”。(3)句中重要词语:“于是”是两个词,是“在这种情况下”。“束缚”是“捆绑”,“柙”是“用木笼装”。对文言文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的第一步,要正确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语句的理解要注意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这些文言现象。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前后推导,认真理解。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于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4)、(5)、(6)、(7)对于我们课内的文言文翻译,我们平常应作为考察的一环,列入考试范围,因为这是基础。只有牢固地记下课内的知识,才能实现对课外的知识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前来,到……这儿来)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来到……上面)
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互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5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州缓其狱狱:案件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
D.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克:能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遇事敢言的一组是(? )(3分)
①白州缓其狱?②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这体现薛奎断案明察。
B.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这体现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C.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这说明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D.他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弃养自己母亲的不孝儿,要他好好供养母亲;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这体现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3分)
(2)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1)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今幸兵食有余”句1分;“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句2分——“安……哉”“用此陈腐”“以困民”,每译错一处扣1分)
(2)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就说:“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赡养。”(“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1分;“诘之”“ 乃曰”1分——译错一处不得分;“贫无以为养”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贷:宽恕
小题2:(排除③④句。③为卢之翰所为,④是皇帝对辅臣说的话)
小题3:(赌徒是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的,并非“被人指认为凶手”,也没有“服罪”)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夫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夫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一年之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赡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召入朝任龙图阁学士,后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薛奎说:“在善始善终的问题上,不仅仅是臣下没有做到。”并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应答,皇上同意他的话。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喝得大醉。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
范睢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睢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须贾辞于范睢。范睢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节选自《史记·范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睢闻之,为微行微行:隐蔽尊贵身分改装出行
B.臣为人庸赁庸赁:受雇用的差役
C.乡者与我载而入者乡者:刚才(此前)
D.包胥辞不受辞:告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取其一綈袍以赐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B.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为丘墓之寄于荆也设九宾于廷
D.更醉而溺我余扃牖而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范睢的表述中,不难发现,须贾真正的仇人是魏国的丞相魏齐,须贾只是充当了爪牙和帮凶的角色。
B.须贾在得知落入范睢圈套的时候,主动承认错误并任由范睢处置,体现了须贾作为魏国使者的风度。
C.范睢把须贾骗入相府,当面历数须贾的三大罪状,最让范切齿的是,须贾曾经趁着酒醉将范睢沉入水中。
D.选文用详细的笔墨叙述了范睢接见须贾的整个过程,刻画了范睢爱憎分明、锱铢必较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小题4: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范 睢 大 供 具 尽 请 诸 侯 使 与 坐 堂 上 食 饮 甚 设 而 坐 须 贾 于 堂 下 置 豆其 前 令 两 黥 徒 夹 而 马 食 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
②公前以睢为有外心于齐而恶睢于魏齐,公之罪一也。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均作“在”解释
小题1:C
小题1:(1)范睢大供具 / 尽请诸侯 / 使与坐堂上 / 食饮甚设 / 而坐须贾于堂下 / 置豆其前 /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2)①就是我也能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见给张君。②你前时认为我对魏国有二心暗通齐国而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
本题解析:
小题1:辞:推辞;拒绝。
小题1:A.于是,就/竟然;B.用来/而;D.表承接/表修饰
小题1:不是把范睢沉入水中,而是在范睢身上撒尿
小题1:(1) 断对2处得1分,断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2)①“唯”1分,“谒”1分,句意1分②“以…为”1分,“外心于齐”1分,“恶”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范睢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睢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睢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睢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范睢说:“是啊。”须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国游说的吧?”范睢答道:“不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游说呢!”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范睢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睢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须贾趁便问道:“秦国的相国张君,你知道他吧。我听说他在秦王那里很得宠,有关天下的大事都由相国张君决定。这次我办的事情成败也都取决于张君。你这个年轻人有没有跟相国张君熟悉的朋友啊?”范睢说:“我的主人很熟悉他。就是我也能求见的,请让我把您引见给张君。”须贾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的马病了,车轴也断了,不是四匹马拉的大车,我是决不出门的。”范睢说:“我愿意替您向我的主人借来四匹马拉的大车。”
范睢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睢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睢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就在门口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才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睢认罪。于是范睢派人挂上盛大的帐幕,召来许多侍从,才让须贾上堂来见。须贾见到范睢连叩响头口称死罪,说:“我没想到您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这么高的尊位,我不敢再读天下的书,也不敢再参与天下的事了。我犯下了应该煮杀的大罪,把我抛到荒凉野蛮的胡貉地区我也心甘情愿,让我活让我死只听凭您的决定了!”范睢说:“你的罪状有多少?”须贾连忙答道:“拔下我的头发来数我的罪过,也不够数。”范睢说:“你的罪状有三条。从前楚昭王时申包胥为楚国谋划打退了吴国军队,楚王把楚地的五千户封给他作食邑,申包胥推辞不肯接受,因为他的祖坟安葬在楚国,打退吴军也可保住他的祖坟。现在我的祖坟在魏国,可是你前时认为我对魏国有外心暗通齐国而在魏齐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当魏齐把我扔到厕所里肆意侮辱我时,你不加制止,这是第二条罪状。更有甚者你喝醉之后往我身上撒尿,你何等的忍心啊?这是第三条罪状。但是你之所以能不被处死,是因为从今天你赠我一件粗丝袍看还有点老朋友的依恋之情,所以给你一条生路,放了你。”于是辞开须贾,结束了会见。随即范睢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决定不接受魏国来使,责令须贾回国。
须贾去向范睢辞行,范睢便大摆宴席,请来所有诸侯国的使臣,与他同坐堂上,酒菜饭食摆设得很丰盛。而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一槽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像马一样喂他吃饲料。范睢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拿来!不然的话,我就要屠平大梁。”
范睢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全部用来报答那些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报答的,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