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28 09:03:52 【

1、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B.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有词牌,词牌对词作的内容起概括的作用。
C.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所学《登建康赏心亭》及《京口北固亭怀古》均为南渡后所作。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土,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这一时期的佳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项中“词牌对词作的内容不起概括性的作用”。D项中《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佳作。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5分)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冷,寒冷之意。(1分)②此字双关。“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2分)③ “冷”字字少意丰,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2分)
小题2: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又落寞惆怅之情。(2分)诗人“念”山中之客,想友人山中生活情景,“持酒”“远慰”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2分)“满空山”“何处寻”表现出寻寻找有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清冷。由于这两种冷,诗人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小题2: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本题解析:这两首诗从题目上看就是借古抒怀,一般情况下这类诗歌中会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概。而且这两首诗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否定。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词,然后回答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从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解释词语。
偏僻: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
(2)“纨绔”的意思是什么?“膏粱”的意思是什么?在这里都是指的从修辞的角度看,用的是什么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最能表现其封建礼教叛逆者性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偏激,不端正;可惜
(2)细绢做成的裤子/肥肉精米/借代
(3)似贬实褒(或正文反作)?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首联写舟之“轻”“疾”,表现出诗人“入山中”的畅快与惊喜;中间两联,诗人置身山水,与鱼鸟为伴,心情愉悦而恬淡;尾联,诗人被山间幽美夕景所吸引,“停桡”驻足,沉醉其中。(4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俯仰结合(远近结合)。诗人“起坐”舟中,俯视溪底,鱼儿往来;抬望四周及上空,鸟儿翩飞。一俯一仰,景物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②动静结合。诗人行舟观景,青山倒映在水中,随溪水荡漾。景象逼真,巧妙地融山水于一体,寓静于动,蕴含生机,别有情趣。(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它技巧,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读全诗的关键点在于“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诗人为何“停桡”,只因景色“令人幽”。虽用“幽”字,却不是凄冷清幽之景象。加上前几句中写到的小舟“轻”“疾”,鱼鸟自在,水波轻摇而山影浮动,以及在溪旁言谈却更显幽静都体现出诗人游赏时的惬意,对自然山水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2:诗歌中写景的技巧很多,可从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也可从修辞角度来看,还可以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等等,在解答时要抓住诗文的关键点,从本题来看“动静结合”应是较容易作出的回答。只要考生对于技巧多加关注,对这一类的问题不难作出正确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