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小题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4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小题2:(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芳草”“碍马”, “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芳草和好云,说他们如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应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总结。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学生要熟悉诗歌中的常见表现手法,本题解答时刻根据诗句分析:在诗歌颔联中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鹊?桥?仙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题: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感慨和悲叹。
本题解析:“半世”、“羁旅”“故山”几个词,结合陆游的身世,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3.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特异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清溪水的清澈?试作简要分析。(4分)
14.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最后一联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13.诗人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水无疑是清澈的,然而,和清溪相比,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人如身入其境。
14.李白反复渲染清溪的清澈无比,结局却来一句:“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这对于这位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所以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李白写溪的清澈,其实都是自写,以溪之清,衬世事之浊,抒发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梦 天
唐·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李贺的《梦天》前四句是怎样写梦中上天漫游天空所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的《梦天》五、六句写与仙女交谈中对黄尘清水(人间沧桑)的感慨。最后两句是诗人下望人世的景象,大唐的九州只是九点烟尘,东海就如同一杯倒翻的水。诗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先是看见了月亮;接着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继而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月宫。
2.通过梦游月宫,描写仙境,排遣个人的苦闷,寄寓了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过陈琳①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②无主始怜③君。
石麟④埋没藏春草,铜雀⑤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字孔璋,三国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原依袁绍,袁绍庸碌,未能重用他;后归曹操,被任命为掌书记,重要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下邳。②霸才:辅佐他人成霸业之才。③怜:爱慕。④石麟:石麒麟,墓道前的陈列品。⑤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西
(1)诗人为什么“怜君”?(2分)
(2)本诗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除对偶外,颈联还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1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1分)。
(2)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见到陈琳墓前石麟埋没草中,联想到邺都铜雀台也荒凉地遥对墓云,暗喻了陈琳那个重视贤才的时代的消逝,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感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评分标准:手法1分,答“虚实结合”“想像”“联想”皆可;诗歌意境2分,通顺1分。若答借景抒情,并解释前半句的意境,可酌情给1-2分。只答手法不阐释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