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七)
2019-12-28 09:25:35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于困者终于亨/亨:通达。 B.目击之而身历之/历:经历。 C.以写故国之戚/戚:悲戚。 D.自律的也/律:规律。
2、阅读题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牢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令?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慕:依恋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因执手涕泣而去?因击沛公于坐 C.此则京邑之人也?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某所,而母立于兹 2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25.翻译和断句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②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③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3、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是 故 索 物 于 夜 室 者 莫 良 于 火 索 道 于 当 世 者 莫 良 于 典 典 者 经?也 先 圣 之 所 制 先 圣 得 道 之 精 者 以 行 其 身 欲 贤 人 自 勉 以 入 于 道 故 圣 人 之 制 经 以 遗 后 贤 也 譬 犹 巧 倕 之 为 规 矩 准 绳 以 遗 后 工 也。?(取材于王符《潜夫论》)
4、阅读题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此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 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居数日,太宗谓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曰:‘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衰,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陷君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选自《贞观政要·直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便损众美——美:美丽 B、陷君大恶——陷:使……陷入 C、言其阿党亲戚——阿:偏袒 D、君受显号——显:荣耀的 2、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岂以此小事——挟飞仙以遨游 B、独有其名——其孰能讥之乎? C、我必不忘社稷之计——及其所之既倦 D、乃言者不直——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下列选项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言其阿党亲戚 B、本自无教训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相与枕藉乎舟中 4、对于“因何不留形迹”,魏征指出“此言大不是”,唐太宗也认为“实大不是”,为什么? 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这样发展下去,只能使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 B、因为它客观上助长了小人诬害忠良的嚣张气焰。 C、因为它只能造成大臣们谨小慎微,不顾国家大计,这于治国无补。 D、因为既已查明告发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就不应再文过饰非。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唐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究告发魏征庇护亲戚一案,但告发者却不敢直言,温认为魏征对此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B、温彦博认为魏征虽公正无私,但他平日言行不注意检点,而给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因此而劝戒魏征今后要多加注意。 C、魏征不同意太宗对他的指责,认为如果君臣上下因怕授人以口实慎微,那么国家的前途将是危险的,既然以身许国,就应该直言而无所欺瞒。 D、唐太宗被魏征忠良之分的直谏所感动,当面表示,您只要不违背今日言,我一定不忘社稷永存的大计,并赏赐了他。 6、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①逮,乃请蕲②狱掾③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栎(yuè)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②蕲(qí):秦置蕲县,汉属沛郡。③狱掾(yuàn):狱曹的属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故事得已已:停止,结束 B.毋妄言,族矣族:灭族 C.梁以此奇籍奇:奇特 D.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谕:告知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吾属皆且为之虏矣 B.彼可取而代也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C.梁乃召故所知豪吏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小题4:翻译下列各句(10分)
(1)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