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8 09:39:19 【

1、其他题  (2013·高考湖南卷)古诗文默写。
小题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小题2: __________________,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小题3: ____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考答案:
小题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小题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小题3:海客谈瀛洲
小题4:
小题5: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1)“鸠”“葚”字易错。(2)“藩”“报”字易错。(3)“瀛洲”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金陵晚望
高蟾[注]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眼儿媚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小题1:词的上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拟人。写荻花好像有意做出忧愁的模样,为离人平添许多愁思;②排比。用西沉的落日、南归的大雁、飘零的扁舟,渲染离别的伤情;③借景抒情。用白茫茫的荻花,西沉的落日、南归的大雁、飘零的扁舟,表现离别的愁绪。④裂锦。(只要答出3点即可)
小题2: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本题解析:
小题1:上片以江边送别所见的景物烘托别离时的愁绪。江上芦苇都已开满了白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那无可奈何地随风晃动的姿态,萧萧瑟瑟的凄切声响,好像是有意做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给已经愁肠百结的离人平添了许多愁思。抬眼望去,那西沉的太阳,恹恹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那从天际飞来的两行新雁,愈飞愈远,飞往南方的老家去了;眼前停靠着的这一条船,就要载着词人的朋友(也许是心上人)别去了。
小题2:下片进一步分写别前、别时,别后的心理活动。词人说:我们之间的别离一直是我担心的事情,我常常怕你离我先去。眼下,别离,无情地来临了,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只有拼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烦忧。今天晚上,我的眼前还是一个活泼泼的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样就只能活在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想你、念你而又看不见你、喊不应你,我只能紧蹙双眉,忍受无休止的离愁的煎熬了,这怎能不教人心酸肠断呢!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出自《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句子没有用典的是
A.“千里澄江似练”
B.“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C.“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千里澄江似练”出自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B 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出自杜牧《台城曲》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D项“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出自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小题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4分)
小题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4分)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2:(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 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③用典。“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④直抒胸臆。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诗歌情感注意题目、注释和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有:“别”“名利缚”“情耽搁”“风流总闲却”“误我”。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设问较为宽泛,答出手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