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8 09:58:05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4分)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我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壹行茗。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采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茶馆里竹制的扶手椅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果,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仲,又不像沙发或躺椅使人昏昏欲睡,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疲倦。
概括:??


参考答案:(1)历史悠久(2)茶馆众多(3)档次多样(4)茶技高超(5)茶具讲究(6)竹椅舒适


本题解析:本题有六个要点,但题目给了四分,和四个即可。仔细阅读本段文字,抓住特点来写:历史方面、规模方面,档次方面,讲究方面,最后还涉及到竹椅。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都是文言小说
B.《阿Q正传》《药》《故乡》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都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C.欧·亨利和马克·吐温都是美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和莫泊桑一起,被尊称为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D.小说的情节是可以想象和虚构的,不必拘泥于现实生活,不一定要表现和反映现实,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完全可以游离于现实之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跻身畸形放荡不羁无稽之谈
B.驾驭熨贴卖官鬻爵瑕不掩瑜
C.勖勉和煦六畜兴旺酗酒闹事
D.饯别觇视从谏如流引为鉴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全读jī。B项“瑕不掩瑜”中的“瑜”读yú,不读yù。C项“六畜兴旺”中的“畜”读chù,不读xù。D项“觇觇”中的“觇”读chān,不读jiàn)


本题难度:一般



4、改错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 ?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每年①三四月份,北京等城市的很多家长②都很关注一个问题:今年的小升初政策有什么变化吗?类似③疑问还有很多:比如说冲考政策④变化吗?甚至上好一点儿⑤小学、上好一点儿的幼儿园,都成了敏感⑥热门的话题,⑦预示⑨一场场择校大战即将⑩拉开帷幕。 ?
(1)必须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必须删去的是:②⑨⑩
(2)不能删去的是:⑥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请简要说明下列这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4分)


参考答案:内容: 一辆汽车撞到了大树,车后面的影子看起来像个酒瓶。 
寓意:醉酒驾车,危害公共安全。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