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八)
2019-12-28 10:12:1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1)?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分析词人在这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
(2)请问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参考答案: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已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C.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D.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衷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2.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3.《琵琶行并序》中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并序》中用作陪衬的描写。(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五松山,地名,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⑴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2分)
⑵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
⑴“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字,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⑵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铁骨,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贵人、王公大人面前,他表现得那样地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风景秀丽。?杜二甫:即杜甫。②徂徕:山名。③李白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杜甫写了这首诗怀念他。
1.“海色明徂徕”一句中的“明”字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但感情基调明显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着徂徕山,这就把山色写活了,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
2.第一首诗歌感情豪放,乐观豁达。“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写的景物明净秀丽,抒发了作者的达观之情。“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深厚友情,又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一醉而别,感情豪迈。第二首感情沉郁凄凉。“凉风起天末”一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悲凉的色彩。“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无端被流放的同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③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今山海关。②那畔: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③千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1.词命名为“长相思”,你认为词人相思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
2.结构上有对称之美。①上片“山一程,水一程”,主要写空间上的延伸;下片“风一更,雪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伸。②上片强调“身”?苦,身在旅途,有羁旅之苦;下片强调“心”苦,孤枕难眠,辗转反侧,有思家之苦。③上片重在写视觉,下片重在写听觉。(答出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