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杜牧《早雁》,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做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1)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1分);虽然南方人烟稀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 style="WIDTH: 568px; HEIGHT: 85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568">江上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1.两首诗都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管两首《江上》诗都着意描绘了江上景致,但诗的创作目的并不一样,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首同题的《江上》诗,(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pag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e-]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的杜甫在流寓夔州湘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小题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
??????????????????????????????????????????????????????????????????????????????
小题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
???????????????????????????????????????????????????????????????????????????????
2、阅读题 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问:本诗写出了采莲少女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完成下面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1题。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①。
沙上并禽②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记得清楚。 ②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