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3 18:48: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③那 ④那;⑥他,他们⑨大概;①他的 ②其中的⑤其中的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视:与……相比
B.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雪:湔雪
C.使来者读之,予志焉悲:悲哀
D.皇览余初度兮揆:思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1、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2、联想迁移法: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3、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破题”。4、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5、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C. 悲:思念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函陵?????????????②发尽指冠???③使使以大王
济而夕设版焉???????⑤群臣之?????⑥若郑而有益于君
⑦共其乏困?????????????⑧今太子之???⑨既东郑?????????⑩秦以利晋

A.①⑨/②④/③⑥⑩/⑤⑧/⑦
B.①②③⑥/④⑨/⑦/⑤⑧/⑩

C.②④/⑤⑦/⑨⑩/①③/⑥⑧
D.③⑤/⑥⑧/⑩⑦/①⑥/②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⑨名词作动词②④名词做状语。③⑥⑩使动。⑤⑧意动⑦所缺少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台湾当局的????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联大对此无理要求予以拒绝。
②他不仅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还是个出色的厨师,自己????出了一些创新的菜式,使得这家菜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③著名律师朱妙春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他写书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来,让律师同仁借鉴,让年轻学生学习,让社会百家????

A.唆使捉摸教正
B.支使琢磨校正

C.支使捉摸校正
D.唆使琢磨教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唆使,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支使,命令人做事。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琢磨,雕刻和打磨,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思索,考虑。教正,指教改正;校正,校对订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健康专家建议,要先把办工桌调整到一个?????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②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③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学习外语呢?
④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适合投降何况未免
B.适合投诚况且不免
C.合适投降何况不免
D.合适投诚况且未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合适”是形容词,“适合”是动词;“投诚”的对象时正义的一方,“投降”则没有此限制;“何况”“况且”均表示更进一层,但“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免”表示对前面所说情况不满意,含有委婉批评之意,“不免”是免不了,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点评:本题因为其中的几个句子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基本上可以轻松找出选项。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