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B.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至于北海
D.亦将有感于斯文
2、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巧妙使用对比是《五人墓碑记》的一大特色。文中将“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将假设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将“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与五人仗义而死、重于泰山作对比,突出了五人的形象,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B.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作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如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记事为主,字里行间都是情。
C.《登泰山记》景物描写,富于生气和情趣。“苍山负雪”,作者不说雪盖青山,而是说青山背雪,把被动者说成是主动者,用语新颖脱俗。一“负”字,赋予了苍山以生命,写出了雪的厚度与亮度。
D.《病梅馆记》句句写梅,句句比人,而又处处在议政,将深刻的难以明言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的论述之中,表达了努力解除封建束缚的强烈愿望。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以楷为吏部郎。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转中书郎,出入宫省,见者肃然改容。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与山涛、和峤并以盛德居位,帝尝问曰:“朕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楷对曰: “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时任恺、庾纯亦以充为言,帝乃出充为关中都督。充纳女于太子,乃止。平吴之后,帝方修太平之化,每延公卿,与论政道。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帝称善,坐者叹服焉。《晋书·裴楷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弱冠:二十岁左右
B.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迁:晋升
C.平议当否平:通“评”,评议
D.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僚采:有文采的人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裴楷“聪明而有见识”的一组是(3分)
①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
②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
③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④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⑤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
⑥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楷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国掾,成为皇帝的亲信,晋朝的法律基本上也都是由裴楷起草的。
B.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帝位能传多少代,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只有侍中裴楷,神态自如,侃侃而谈,最终让武帝龙心大悦。
C.裴楷性格宽厚, 但生活不主张俭约朴素,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向梁、赵二王索要的几百万租钱,来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人们因此嘲笑他。
D.由于裴楷、任恺、庾纯等弹劾贾充,皇帝就让贾充出京任关中都督。贾充把自己的女儿献给太子,这件事情才被废止。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
(2)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3)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女,李氏也。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不觉其烦,李氏女又能顺之。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将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门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指洪水)息也,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注】肆:店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属:写
B.母脱有不当意?????脱:如果
C.又如之,殆不自觉也?????殆:危险
D.三百金立罄???????罄:用尽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周维城“高尚品德”的一组是(???? )
①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
⑥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高傅占处听到了周维城的故事,就打算写下来,是为了留给以后修撰富阳县县志的人看。
B.周维城非常孝顺,看到他的母亲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他就十分害怕;看到他的母亲脸色和悦,他就非常高兴。
C.文章末了由周维城之口引出吴翁、焦翁两位高士的故事,与传主形成对比,是为了突出两位高士的高尚人品。
D.本文选例不多,但寓意深刻;结构精巧,详略得当;遣词造句贴切传神,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散文。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也,资遣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18——19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2.14)
②子曰:“君子矜③而不争④,群⑤而不党⑥。”(《论语?卫灵公》15.22)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⑦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2.23)
④子游曰:“事君数⑧,斯⑨辱⑩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4.26)
【注释】①周:合群。②比:勾结。③矜:庄重。④争:争执。⑤群:合群。⑥党:结党营私。⑦道:通“导”, 引导。⑧数:shuò烦琐。⑨斯:就。⑩辱:受到侮辱。?疏:被疏远。
小题1:从③④段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2分)
小题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