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3 19:25: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诽谤? 绯红? 沽量? 估酒
B.忌恨? 嫉妒? 坚忍? 韧性
C.建竖? 竖立? 抹杀? 抹布
D.咀咒? 狙击? 芜杂? 妩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列划横线的文字,仿写两个句子,以“妈妈”“雷锋”为话题,比喻词仍是“一棵树”。
有首歌叫《好大一棵树》,我想,老师是一棵树,一棵青青的树,他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饱满的种子;妈妈????????????????????????????????;姚明?????????????????????????????????


参考答案:妈妈是一棵树,一棵蓝蓝的树,她在我们青春的激情中真情呵护;刘


本题解析:选取合适的喻体,阐明陈述对象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B.网络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尤为年轻一代喜爱,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因地制宜地为建设中国梦所用,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C.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D.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这里把城市比喻人可以。B,“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不合语境。C“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用于修饰观念不可。D“跷足而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形容站姿不好,不可以,不可望文生义。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再写两句,构成排比,使上下文连贯。(6分)
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
,,。


参考答案:(6分)参考答案: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B.自去年末至今年初,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众多消费者叹为观止
C.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D.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A.浩浩荡荡:指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几个人”不能构成“人流”。 B.“叹为观止”指赞赏事物好到极点。C. “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这里应为“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