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1-13 19:39: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货殖列传序》中的“货殖”,就是靠贸易以生财求利的意思,就是今天所说的经商
B.“太史公曰”中的太史公,此处指司马迁。太史,即太史令,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等事,司马迁任太史令,故称太史公
C.“《老子》曰”中的《老子》是先秦道家典籍,又名《道德经》
D.“《周书》曰”中的《周书》是指周朝的文艺书籍,现已失传



2、单选题  对下列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或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能给人以知识的文章都是说明文。
②文艺性的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情趣,《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这样一篇科学小品。
③语言的演变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却在《语言的演变》一文(高中课本第六册)中将语言发展的道理讲得准确清晰。
④说明文就其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如《活板》;一类是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
⑤“书目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词是“是”,是肯定的语气,因而是“暗喻”。
⑥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等)。《景泰蓝的制作》写了制胎、掐丝、点蓝等六道工序,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⑥



3、单选题  “那宛如是在仲夏夜的湖畔”中的“仲夏”指农历几月?

A.七月
B.八月
C.五月
D.四月



4、单选题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纪念地,大都留有许多颂扬他们的业绩和美德的楹联。下面的六副对联写的各是谁?请选出一组正确的答案。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②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⑤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③沈配于东海西湖南洲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A.白居易 陈寿 范仲淹 蒲松龄 苏轼 沈括
B.杜甫 诸葛亮 辛弃疾 吴承恩 白居易 徐霞客
C.杜甫 诸葛亮 范仲淹 蒲松龄 白居易 沈括
D.李白 罗贯中 陆游 吴承恩 柳宗元 祖冲之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B.《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老残游记》被称为我国晚清时期的四大谴责小说。
D.“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常识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