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阅读下面选自《巴黎圣母院》的三个片段,补写出横线处的小说人物姓名。
(1)然而骑骡马的教士走近了耻辱柱,认出受刑者是什么人,他就把头一低,突然掉头往回走,双脚催动骡子疾驰而去,就好像要摆脱某种侮辱他的要求,不愿意接受一个处于受刑姿态的可怜家伙的致敬,也不愿意让那家伙认出来。那个教士正是主教代理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正自我陶醉、耀武扬威地经过大柱楼时,一人怒气冲冲,忽然从人群中闯出来,一把从他手中夺去他那丑大王的标志——那根包着金纸的木棍,众人见此情景,无不深感意外,无不十分惊骇。
(3)___________那魅力和美貌,似乎在奇迹宫廷也有极大威力。黑帮男女都悄悄为她让路,他们看见她,粗野的面孔都笑逐颜开。美丽的山羊佳利跟在她的后面。她脚步轻快,走到受刑人的眼前,默默地端详了片刻,只见格兰古瓦已经半死不活了。
参考答案:(1)弗罗洛
(2)卡西莫多
(3)爱斯梅拉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小题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小题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小题3:?????????????????,???????????????????。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题4:????????????????????????,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题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参考答案:
小题1:又有清流激湍
小题1:夙兴夜寐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本题错一字不得分。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秋娘·《金缕衣》)
(4)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5)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参考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是故弟子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亦余心之所善兮,???????????????。怨灵修之浩荡兮,???????????????????。
(屈原《离骚》 )
小题2:将军角弓不得控,????????????????。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小题3: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参考答案:
小题1: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
小题1: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每句1分,每错一字扣1分。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注意犹、着、汤汤、晖等字的写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3) 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第六十四章》)
参考答案:(1)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既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