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3 19:42: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但欲求死,不复利害??

A.群臣怪之,荆轲笑武阳
B.三岁贯女,莫我肯

C.计不知所出耳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②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③ 敛不凭其棺??????????????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⑤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⑥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羞 : 馐?,?敛 :殓 ,?属: 嘱)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效则治臣之罪治:处理、处治
B.投诸渤海之尾诸:各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族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卒:完成、终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兼词,“之于”的合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名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翠翠带了黄狗各处人丛中挤着去寻找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
②我和同学们在这所学校???学习生活了近三年,大家情同手足,现在眼看就要分别了,彼此心里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③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转播。???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
④《公务员法》第一次将我国公务员制度依法律形式予以明确,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迈入了???阶段。

A.踪迹一齐如果/就法制化
B.行迹一起如果/就法治化

C.行迹一齐即使/也法制比
D.踪迹一起即使/也法治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踪迹”指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如,脚印,足迹、事物所遗留的痕迹等;“行迹”指行经的足迹、比喻行动的踪迹、事迹、行为。根据语境,①应选“踪迹”。“一起”表示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在同一地点发生;“一齐”表示在时间上同时发生,有“同时”的意思。②句强调空间,应用“一起”。 “如果/就”“即使/也”都表假设,但前者倾向于否定,潜意识根本不希望假设的情况发生,后者则是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阻止其决心的坚定。“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根据语境,④句应选“法治化”。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统一,动词; 一体,名词?? B、家族,名词;灭族,动词C、观看,动词;景象,名词D、顽固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