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3 19:42: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实验设备多么先进,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使用者,仍然无助于课题的顺利完成。
B.好像是在春节左右,李明打过一次电话来,此后我们就没有联系过。
C.那张癞头看见二铁,似乎蜈蚣遇见了公鸡,全身软了。
D.你的经验比较丰富,身体也不错,况且大伙儿又支持你,你就接手干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尽管”不能和“多么”呼应,该用“不管”。B.“春节”是名词,不是数量词语,后边不能用“左右”,可用“前后”。C.“似乎”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句中用在动词的位置,不妥,该用动词“好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即使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恩泽。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对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②娘以指叩门扉
③且立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④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⑤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⑦余始循以入????????????????????????????⑧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⑨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⑩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③/②⑤/④⑦/⑥/⑧⑨/⑩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序天伦之乐事
B.唯求则非邦也与

C.早织而缕
D.娘以指叩门扉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序:通"叙",叙说?? B. 与:通“欤” C. “而”通“尔”,你们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孔子师郯子、苌弘
C.稍稍宾客其父
D.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